
鄭州市區一小學新生報名首日,擠滿了新生和家長。“火爆”場面,在今年河南許多中小學屢見不鮮。白周峰攝
這個新學期,河南鄭州的不少中小學紛紛上演了“爆棚”一幕:
8月14日,豐產路小學門口,家長們徹夜排隊等候報名;
8月20日,不少家長因孩子報不上名圍堵聚源路小學,“跪求”鄭東新區教育局;
8月23日,金水區47名家長因孩子沒有分配到省實驗中學,到區教育局“抗議”……
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鄭州的義務教育學校如此“緊張”?
生源
學校資源落后人口擴張
最新數據顯示,今年,鄭州市管城區參加小升初就近分配的有4550多人,其中外來務工人員子女1966人,占總人數的43.18%。而在市區小升初人數中,外來務工子女更是超過萬人,占總人數的32.5%。
鄭州對外來務工子女入學的門檻,5年前即已基本“削平”,只要“五證”齊全,打工子女入學時與市區常住戶口兒童可同等對待,并免收借讀費。
而即使是“五證”,用一位招生老師的話說,“這一門檻幾乎形同虛設。”
“居住證只要與房東簽個租房合同即可辦理,1元錢到勞動局買個勞動合同文本,找了個小賣部蓋個章證明在他那打工過,老家政府非常愿意你轉出去求學,出證明自然痛快。”在大學路修自行車的老王今年剛把大女兒轉到鄭州來就學。
由于門檻低,學校資源落后于人口擴張,“大班額”現象較為突出,其中金水區尤為明顯。文化綠城小學今年一年級共招6個班,平均班額85人。“老師要帶著擴音器講課;一人搬不動作業本,每科要設兩到三名課代表……”學生家長王麗很是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