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2日)中午,記者來到慶春路購書中心,發現原來堆放《令人戰栗的格林童話》一書的地方,已經被別的書替代。
負責采購書目的工作人員表示,上午開始接了不少電話反映該書有問題,于是省內所有的門店,該書全部下架。
而三天過去了,出版商表示要向翻譯者核實“情色情節”究竟譯自哪本格林兄弟原作,卻一直沒消息。
論壇上出現一片討伐之聲
昨天,杭州本地論壇19樓上,關于這則新聞的帖子已成熱帖,截至昨晚10點,閱讀點擊達28258次,回復183條。
論壇上一片討伐之聲——
“幾年前在網上看到過,沒想到出書了。”
“連小孩子的讀物都不放過,你們這些人還有良知嗎?”
“童話故事本來就是美好的,沒必要去尋找所謂的原版故事,哪怕原版真的很黃很暴力!童話故事不都是人類向往美好未來的縮影嗎?所以就算是‘暴力版’的格林童話果真存在,那也只是作為專業研究用,沒必要發行到市場上,而且是兒童出版物的市場。發行書號的出版商也要好好反省下,為了博得眼球和炒作,拿著這種暴力黃色的噱頭來吸引低級趣味的人群!”
從記者調查的情況來看,“情色版格林童話”在中國已被不同出版社出了10年,可以從論壇和讀者來電中體會到這個版本威力——不少在網上流傳的學術論據都被重新翻出來,這些學術論據,加上那些帶著情色內容的故事,倒是完完整整地,拼湊出了桐生操的原著,包括序言、分析在內的全文內容。
國內首位德文原版翻譯者
發來郵件希望“肅清流毒”
新中國成立后,首位格林童話德文原版的翻譯者、曾在四川大學外語學院任教的楊武能教授,當屬《格林童話》翻譯界的權威,記者這幾天也一直在尋找這位直接翻譯德文原版格林童話的德語專家,希望能向他再度求證一些關于格林童話的事。
楊教授本在四川大學任教,記者聯系了川大多個部門,被告知楊教授已退休,經常在德國,暫時無法聯系。
記者又找到出版其翻譯的《格林童話》的中國城市出版社,通過該書的責編謝老師,終于向楊教授發去了求助郵件。
當謝編輯聽說記者是為這個事去做求證時,他說了句,這個是“偽本”。
“‘中國友誼版’在CIP數據中注明的翻譯來源:格林兄弟所著的《令人戰栗的格林童話:你沒讀過的初版原型》,別說找不到,事實上在德國沒出過這本書。”謝責編說,“這就好像現在的《金瓶梅》,有好多這樣那樣的版本,號稱‘原本’或未刪節本什么的,其實《金瓶梅》的原本早就找不到了,都是后人加工的。”他說。
昨天傍晚,記者終于收到了來自楊武能的郵件回復,他表示,記者所提及的“情色版”格林童話都不是他曾經翻譯過的德文原版《格林童話》。
“希望你抓住這個問題大做文章,引起社會和管理部門的重視,肅清流毒,嚴懲唯利是圖的販黃售黃者。——再談。祝好!”
署名“格林兄弟”
可以節省一大筆版稅?
既然“情色版格林童話”作者本身就另有其人,且國內出版商也對其內容趨之若鶩,“引用”十年,為何不直接堂堂正正向作者購買版權引進,而要冠以“格林兄弟”為作者呢?
“其實桐生操的作品,如果不作為兒童書,我個人覺得尺度上也并非在國內不能出版,我也不明白那些人非要把作者改成格林兄弟,標榜‘初版’,這一改,造成的謬誤是很大的。”先前向記者投遞各類格林版本證據的那名業內人士分析了三種可能。
依據版權法的相關規定,作者的作品在其過世50年后(共同作品應以共同作者中最后去世的作者為準),將成為無需支付版權費用的“公版”,格林兄弟倆已經過世了150多年,自然不用再支付版權費了。所以套用別的作家的內容,冠以“格林兄弟”,掩人耳目,自然省卻了大筆錢財。
其次,桐生操的《令人戰栗的格林童話》面世才10多年,而且在日本是首屈一指的暢銷讀物,如果直接向桐生操購買版權,可能要支付相當一筆版權費。再者,桐生操《令人戰栗的格林童話》不是面向兒童的讀物,其中有大量情色描寫,在中國能否順利出版,需要承擔風險。
來源:浙江在線-今日早報 編輯:楊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