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熱點案件審判 看中國司法走向
李某某案、冀中星案、龔愛愛案、楊達才案……一個多月來,備受社會關注的熱點案件在社會上掀起了一股司法熱,也給人們提供了一個個觀察中國司法審判的窗口。
10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了近日出臺的《關于切實踐行司法為民大力加強公正司法不斷提高司法公信力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為實現公正司法規劃“路線圖”。
通過分析熱點案件的審判和《意見》,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司法審判的未來走向逐漸清晰——
司法公開
微博庭審直播漸成常態
8月22日至26日,薄熙來受賄、貪污、濫用職權案在山東省濟南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公開開庭審理。濟南市中級人民法院通過官方微博對庭審情況進行了實時播報,受到社會廣泛關注。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陳衛東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雖然此前有過類似直播,但對薄熙來案進行微博直播,具有標志性意義。這種信息公開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了社會公眾的知情權,彰顯了社會公平正義,也起到了一定的法制宣傳教育作用。
9月16日,在北京大興摔嬰案庭審現場,北京法院網官方微博“京法網事”對該案進行微博直播,先后發布微博11條,對“法庭調查”、“播放視聽資料”、“法庭辯論”、“最后陳述”等關鍵環節進行了實時播報。
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吳在存表示,對于社會關注度高、依法公開審判的案件進行審判信息公開,有助于第一時間傳達權威聲音,打消公眾對司法審判公平正義的質疑。
《意見》提出,要重視運用網絡、微博、微信等現代信息技術和方式,擴大司法公開的影響力,豐富司法民主的形式和內容。對社會廣泛關注的案件和普遍關心的糾紛,要主動、及時、全面、客觀地公開相關情況,有針對性地回應社會公眾的關切和疑惑。
在微博庭審直播的同時,法院裁判文書公開、執行信息公開平臺也在緊鑼密鼓地建設完善中。
根據今年7月公布的《最高人民法院裁判文書上網公布暫行辦法》,除法律有特殊規定的以外,最高法生效裁判文書將全部在中國裁判文書網予以公布,第一批裁判文書7月已集中公布。在最高法的帶動下,地方各級法院也紛紛通過網絡公開裁判文書。
10月24日,全國法院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信息公布與查詢平臺面向社會開通,公眾登錄最高法網站,就可以查詢到全國各級人民法院錄入的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信息。
北京大學教授姜明安表示,可以預見,在現有的法院主題開放日、社會各界代表到法院旁聽審判和法院領導干部接待日制度、新聞發言人制度等公開形式的基礎上,今后,司法與社會溝通的平臺將繼續創新,以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的知情權。
最高法新聞發言人孫軍工說,《意見》提出以公開促公信,其中特別強調,深入推進審判公開的制度化建設。對審判公開的范圍、內容、對象、時間、程序、方式等作出明確規定,穩妥有序地推進司法公開,堅持不懈地提高司法透明度,逐步完善司法公開的制度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