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去過南京的朋友肯定會對南京悠久的歷史文化底蘊和豐富的歷史景觀留下深刻的印象。作為六朝古都,南京的北京東路以北,東起太平門,西至北極閣的這片區域,是南京歷史文化的重要承載地,也是南京古都風貌的特色展示區。
從南京解放門的明城墻上放眼望去,數十座古樸的建筑錯落有致,相映成輝。而遠處的兩座現代化高樓大廈,在眾多古老建筑中顯得十分突兀。其中一座大廈,就是作為南京市政府辦公樓的臺城大廈。
前天,南京市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市政府將帶頭把12層辦公大樓——攔腰砍掉6層,把7到12層保護性拆除。今后凡是明城墻景區超高建筑都將實施降層措施。
2010年,南京名城保護規劃對明城墻一線建筑高度作了明確規定。為此,南京市政府決定,帶頭拆除6層,對臺城大廈進行降層改造。南京市市級機關管理局基建處處長陳海健表示,“削頂”工程將于月底前全面開工,預計將在今年9月前改造完成,完工后的大樓頂部依舊是綠瓦平頂。他們將在改造中本著低碳、環保、節約的理念,將采用景觀圍擋,減少對環境景觀的施工影響,盡量減少該項目對本地區及周邊市民的干擾。
陳海健:改造內容有四部分,一個就是把7到12層保護性拆除,增加一些外墻保溫,更新內部的一些空調和消防等一些設施。
南京市民胡小姐非常喜歡玄武湖的景色,經常在玄武湖邊散步,對于南京市政府的這一舉措她很贊同:
胡小姐:政府這個做法我覺得還是不錯的,對違章違規的行為就是要糾正,不能光說在嘴上。臺城大廈這個樓在玄武湖邊上,在明城墻腳下,而且12層的樓這么高,我們看了都不舒服,砍得好!
臺城大廈是南京市政府的主要辦公場所,建于2000年,總建筑高度48米。從建成伊始就因遮擋玄武湖景觀飽受詬病,此次“削頂降層”后,高度將降為24.8米。其實不止臺城大廈,南京還有很多超高建筑對環境景觀造成了影響。例如緊挨臺城大廈,17層高的和平大廈,同樣飽受詬病。對此,南京市規劃局副局長陳乃棟表示,在有條件、有機會的情況下,都會考慮降層處理:
陳乃棟:南京還有很多其他的樓也是對環境景觀是有影響的,包括我們現在做的整個沿明城墻的城市設計也發現了一些需要進行降層的建筑,這一類的對這個景觀風貌有影響的建筑進行降層處理。
2010年,《南京名城保護規劃》對明城墻一線建筑高度作了明確規定。那么為什么時隔四年之后才決定降高呢?對此,陳乃棟副局長給出了這樣的解釋:
陳乃棟:2000年的話,哪個時候對南京古都風貌環境意識、保護意識還沒有象現在這么強,臺城大廈建成10年以后2010年,這個時候我們編制了《南京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和《南京老城控制性詳細規劃》,這個是2010年也就是大樓建成使用10年之后,保護意識提高了以后我們編的這個規劃。但是,從今天這個角度來看,對這個風貌還是有所破壞的。
在記者的采訪中,也有不少市民認為對于已經建好的超高建筑進行降層,會不會是一種浪費?在緊挨臺城大廈的和平大廈里的一家科技發展公司副總經理劉毅認為蓋好的樓再砍掉,未免有些可惜:
劉毅:這些樓說實話用了這么多年,再拆再砍應該是蠻可惜的。你看2000年南京沒有這方面的規劃,2010年有了規劃就要拆這些當初經過規劃局批準建設的樓宇,再有什么新規劃是不是還要否定現在的規劃?是不是又要恢復這些樓宇?我認為還是要比較科學對待歷史和現狀,不能想怎么做就怎么做。現有的就用著,以后這類建筑再也不允許建了,這樣的嘗試說實話也未嘗不可。
而北京清華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袁昕認為,高度控制對于歷史景觀的保護其實是一個很重要的手段。
袁昕:在這樣的情況下,高度控制是一個很重要的手段,如果超出比較高肯定會對湖周邊整體風貌有影響,但是我想政府帶這樣的頭至少給后續的規劃管理減輕一些壓力,不在于他降了多少,至少能在之后的規劃管理上能起到一個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