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ck the bucket,把桶踢翻?這種暴力行為代表的含義竟然是“去見馬克思”。
喬納森·格林(Jonathon Green)曾寫過一本出色的小書《Slang Down the Ages》,在書中提到俚語kick the
bucket的兩種可能的起源,不過都很“可怕”。
第一種說法認為,有一種殺豬的方法是把待宰的豬頭朝下倒掛在一根橫木上,這根木頭就叫做"bucket"。聰明的豬知道自己要大難臨頭了,悲慘地嚎叫著在橫木下面瞎撲騰,不過無論怎樣都擺脫不了被宰殺的命運,這就是"kick
the bucket"的起源。
另一種理論認為俚語kick the
Bucke起源于"上吊",因為試圖懸梁自盡的人通常會選擇站在一個木桶之類的東西上,將脖子伸進繩圈里,然后決然踢翻腳下的支撐物,告別這個世界。
盡管"kick the
bucket"代表的兩種死法都很悲慘,不過至少從16世紀誕生以來,這個俚語就經久不衰。和bucket相關的詞組還有許多,比如drop a
bucket into an empty well(空井打水,徒勞無益);like buckets in a
well(左右搖擺,時上時下)。
(中國日報網站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