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高速列車車站

繁華的日本街道

環球在線消息:初到一個陌生的國家,繼空氣質量和城市建設之后,第三個直觀感受就要數道路交通狀況了。日本人講禮貌、守規矩世界聞名,出行上路也是如此。在日本,全體交通參與者,尤其是機動車駕駛員的文明禮讓、恪守交規確保了交通安全,促進了通行效率,也體現著社會和諧。
交規之外“規矩”多
和北京比起來,東京市內可謂沒有大路,而且不常見到立交橋,市內核心區的很多干道也只不過是雙向四車道。東京車流密集,但是基本不堵車,道路通過率極高,事故率極低,交通繁忙而井然有序。這靠的是以全體駕駛員的一整套良好駕駛習慣為依托的高效交通。
首先,日本人開車踏實,極少看到車輛為了提高速度而在車流里鉆來鉆去。大家通常是守住一條車道開到頭,快的慢的各得其所。其實頻繁換道算不上違章,但是又最容易降低車流的整體速度。老老實實跟住一條車線,主要是憑日本司機的自我約束。在日本駕校,學員畢業時都要簽署承諾書,其中一條就是保證不亂并線,不為提高個人效率而影響整體效率。日本司機是這樣承諾的,也是這樣踐行的。
其次,日本人開車守規矩。除了遵守硬性交通法規外,約定俗成的很多規矩使駕駛員形成了整體默契,既避免了爭搶,也避免了多余的禮讓,確保了車流順暢。比如,在兩隊車并成一隊或者支路車排隊進入干道的時候,司機都懂得一輛插一輛地交錯匯流;還有轉彎車即使排起長隊也必須讓對向駛來的直行車先行。
在日本,一條車道行駛緩慢不會引發整個道路擁堵。東京市內有一張全封閉的兩車道高速公路網,車流量很大。在道路分叉處經常可以看到,去往一個方向的車流提前一兩公里就靠一側排成長龍緩緩移動,而另一側車道暢通無阻,絕對不會出現眾多車輛從暢通道路一側開到分叉處加塞,導致兩條車道都被堵住的情況。
街上沒有特權車
高效交通的另外一個成因是在日本開車很放心。行人和非機動車不亂穿馬路并且嚴格遵守信號燈,確保了道路和平交路口的通過率極高。駕駛員只要看到綠燈,就完全可以放心地全速通過,根本用不著“未雨綢繆”地減速。車輛從狹窄的街道上飛馳而過的景象,淋漓盡致地展示著這個國家的效率。
日本人一般沒有特權意識,所以街上也沒有特權車,幾乎所有車輛的前擋風玻璃下都沒有任何顯示特殊身份的標志物。由東京都公安委員會發放給外國記者的采訪證是記者見過的唯一特殊標牌,用起來很扎眼。東京街上警車不少,但是很少拉響警報,執行非緊急公務時都是規規矩矩的,和社會車輛沒有兩樣。最常見的特殊車輛是消防廳的白色救護車,此外偶爾能見到用于運送血液和工程救險的車輛配有警燈、警笛。街道上警笛一響,其他車輛都會立即盡最大可能地減速、避讓,政府的公信力由此可見一斑,而警車用高音喇叭喊話時使用的也大都是“請讓一讓”、“請您靠左行”等禮貌的語言。
社會車輛中能夠享受特殊禮讓的有四種:公交車、駕校的紅色教練車和貼有代表新手和高齡司機標志的車輛。遇到公交車出站、教練車礙事或新手和高齡司機,其它車輛經常是禮貌、耐心,呵護有加。
人人禮讓效率高
官方統計表明,日本是全世界交通事故率最低的國家之一。盡管如此,日本政府還是不遺余力地提醒民眾注意規范自己的交通參與行為,重視交通安全。日本街道上的很多警察崗亭門口都掛有一塊牌子,上面寫著前一天全國因車禍死亡和受傷者人數。交通事故多發地旁一般設立醒目的標志牌,警示過往車輛和行人。
記者在日本將近一年的時間里,幾乎每天開車上路,但是只見過3起輕微追尾事故,沒有看到過行人和非機動車被撞,也沒有遇到過路口被車輛堵死或者車流長時間一動不動的情況。
總之,日本人開車不爭搶,也根本不需要爭搶,因為全體國民較高的整體素質確保所有交通參與者在遵守規矩的同時能夠享受效率與公平。在這個前提下,大家開車以讓為主,從不斗氣,如偶爾有車輛插隊,隊里的車大都會讓行,絕沒有死死頂住不讓進的情況,因為若非緊急也不會有人加塞。即使被極個別的危險駕駛行為侵犯,司機最多不過是短促地鳴笛,這也是日本街道上少有的喇叭聲。閃爍遠光燈的意思不是警告和要求對方避讓,而是“您先行”。受到禮讓后,駕駛員或是打一下“雙蹦燈”表示感謝,或是招手甚至轉身點頭致意。
井然有序的道路交通環境,小而言之是展示國民講禮貌、守規矩的好習慣,大而言之則是折射出一種平和穩健、遵守規矩的健康社會心態,折射出整個社會的和諧氛圍。
(作者:張華 編輯:王晶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