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不知道有多少日本人從日本媒體上了解過中國和平發展的國家戰略,也不知道有多少中國大學生讀過日本憲法。子虛烏有的中日軍事對峙論,正是阻礙兩國間相互理解的最大絆腳石。
8月17日,北京大學和日本言論NPO共同實施的第三次中日聯合輿論調查結果在北京公布。從調查結果看,一年來,中日兩國民眾對對方國家形象持正面態度的比例,與去年相比有明顯上升。
但也有幾個數據讓人感到有點意外。來自中國的調查結果說,中國大學生中有76.4%的人認為,中國最大的軍事威脅來自日本;而日本方面的調查結果則顯示,日本民眾認為,他們的軍事威脅主要來自朝鮮和中國。
不知道有多少日本人從日本媒體上了解過中國和平發展的國家戰略,也不知道有多少中國大學生讀過日本憲法。子虛烏有的中日軍事對峙論,正是阻礙兩國間理解的最大障礙。
現代史上的一段空白
日中友好協會理事西園寺一晃對筆者說:“我經常對日本的年輕人說,你們對1949年以后的中日關系了解得實在太少。同樣,我也會對中國的年輕人說類似的話。”
近年來,中國軍費開支是在增加,日本媒體也特別關注這個事,每年中國召開人大,日本媒體必然大篇幅報道中國的軍費預算。《產經新聞》等報紙更是對中國軍費增長的數字進行全年報道,似乎中國每時每刻都在無原則地增加軍費開支。該報從來沒有從國土面積、人口、經濟增長速度等方面對中日軍事背景進行對比,加上其他日本報紙基本上都持一個口徑進行報道,也就難怪日本民眾會有如此認識了。
中國目前的軍費開支比日本要少,從國土面積看,中國是日本的26倍,要達到和日本一樣的防衛水平,軍費應該比日本多出26倍;從人口看,中國是日本的10倍,保持日本軍費10倍的開支,才能說是達到了日本的現有水平。這樣的推論是否合適姑且不論,但即使是這樣的簡單對比也很難在日本媒體上找得到。中國軍事威脅論之所以在日本暢銷,原因就在于日本媒體愿意炒作中國威脅論。有了這樣的“威脅”,日本才能拿出更多的經費投入到軍備中去。
同樣,說中國大學生對戰后日本不了解也是事實。日本憲法第9條規定:“不以武力解決國際爭端。”自1945年以來,無一日本軍人戰死在戰場上,這本身就是對憲法第9條的最好詮釋。日本與俄羅斯、韓國、中國均存在領土爭端,以日本現有的軍事能力,武裝奪取領土并非多大難事,但日本并沒有出動過軍隊。日本在軍事上與美國結盟,日本一些政治家很希望日本能成為具有交戰權的國家,但日本民眾并不支持這樣的政治家。輿論方面,《產經新聞》等媒體愿意借戰爭火中取栗,但它們并不是日本的主流。
戰后的日本就是這么走過來的,如果我們對日本戰后史有點了解的話,就不會得出上述調查結論。
以交流來提高透明度
從北京大學及日本言論NPO的調查看,九成以上的中日民眾沒有與對方國家的人員進行過交流,對對方國家的信息主要來自媒體,媒體報道直接造成了雙方彼此視對方為軍事威脅。
除了中日之間的軍事交流很少以外,中國與周邊其他國家的軍事交流并不少,日本的情況類似,除了疏于與中國的軍事交流外,和其他國家的交流則很多。8月底,中國軍方高層將出訪日本,日本原防衛廳長官中谷元在東京對筆者說,他很希望與中國軍隊高層會談,“這樣的交流多了,兩國的透明度就會提高,能消除不必要的誤解”。
只有當兩國的軍事交流切切實實地進行,媒體能冷靜地評價對方國家的軍事力量,子虛烏有的軍事威脅論才能銷聲匿跡。目前,中日之間在軍事上的交流還很難說順暢,這不能不說是件遺憾的事。
(作者:陳言 原載《新快報》2007年8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