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陸軍集團軍和空15軍部署示意圖
前天晚上,央視新聞頻道在一則軍事報道中率先“嘗鮮”,首次公開使用部隊番號,不再以“某”字代替。其官方微博也就此發布消息:“我軍陸軍集團軍番號今起解密”。專家認為,這釋放出一個積極信號,展示中國軍隊更加開放透明、更加自信。
央視這則“首次使用集團軍番號”的新聞,標題即為“39集團軍狙擊手進行輔助訓練”,在采訪戰士劉山、安仕富時,屏幕上打出“39集團軍某團戰士”的稱謂,同時還采訪了“39集團軍某團副營長高巍”,這在以前從未有過。
軍事事務是最重要的國家政治事務之一。由于其特殊性,軍事事務比之一般性政治事務,確有諸多不能公開、需要保密之處。但是在相當大程度上,也仍有進一步向公眾開放和公開的必要,集團軍番號公開是其中的一個步驟。
“實際上,在互聯網信息化時代,類似集團軍番號這樣的所謂‘軍事秘密’,早就喪失了保密的必要性。”不少軍事迷表示,在一些網站上,有關中國現存陸軍集團軍的信息赫然在目,包括這些集團軍的創建、沿革歷史、部隊番號變化歷史、歷任軍政主官信息等,都有詳細介紹。“打個比喻,部隊番號就好比人的姓氏,就是個代號,也沒什么不能提。真正要保密的,還是裝備、人員配備、作戰計劃等等。”
國防大學李大光教授認為,解放軍公開番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軍事透明是相對的,任何國家都有不透明的地方,這次番號解密,釋放了一個積極信號,表明我國軍隊的透明度在不斷增加,中國軍隊更加開放透明,也更加自信。”
一些在部隊服役的軍人告訴記者,公開部隊番號,可以增加軍人的榮譽感、責任感和歸屬感。中國陸軍集團軍幾十年來歷經多次改編,被保留下來的番號記載和代表著中國武裝力量的光榮歷史,可以驕傲地公開示人。(洪奕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