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中東北非水太深,西方的想法太嫩
阿爾及利亞政府軍17日強攻綁架人質的恐怖分子,至少導致30名人質死亡,其中包括日英法等國的人質。國際社會一片震驚,部分輿論譴責阿政府軍的行動過于粗暴,導致人質死亡。
阿爾及利亞這起人質危機是馬里大亂的延伸,北非亂局經過“基地”組織的串場,逐漸呈現出驚人的恐怖主義傾向。在“阿拉伯之春”過后,如今打壓中東北非的恐怖主義要比過去更難,過去與西方合作、可以當作抓手的政治強人都沒了,那一帶不少地方差不多處于“政治真空期”。
中東北非的制造業普遍落后,迅速增長的年輕人群體沒有足夠工作機會,加上伊斯蘭極端宗教政治與世俗政治輪番競爭影響力,社會中蘊藏了大量不安。
“阿拉伯之春”帶來了民主,也掀掉了壓制中東北非社會矛盾的蓋子。從馬里到阿爾及利亞的問題看上去爆發得很突兀,其實它是樓頂上終于掉下來的“第二只靴子”,這種亂象早就處于人們惴惴不安的預期中。
在阿爾及利亞綁架人質的主力被疑有本地人、利比亞人、突尼斯人及馬里人,是群亡命徒,他們要求法軍停止在馬里的進攻,釋放伊斯蘭恐怖分子。阿爾及利亞要對付他們可想而知有多難,雙方之間的斗爭是你死我活的,政府軍沒有同恐怖分子談判的習慣和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