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測量
頻率:此處的頻率指待測照明產品光輸出頻率。
閃爍指數:(參考 :IESNA 2000)
閃爍指數表示為照明產品光輸出的一個周期內,光輸出平均等級以上的面積除以光輸出光波形的總面積,即
閃爍百分比和調制深度
定義相同:(參考:CIE TN 006:2016 and IEEE Std 1789:2015)
閃爍百分比(或調制深度)指在光輸出波形的一個周期內,最大光輸出等級與最小光輸出等級之差與最大光輸出等級與最小光輸出等級之和的之比(乘以100%),即
二、IEEE Std 1789
(參考: IEEE Std 1789-2015:IEEE Recommended Practices for Modulating Current in High-Brightness LEDs for Mitigating Health Risks to Viewers)
NM是歸一化調制normalized modulation的縮寫,用于評價頻閃的風險等級 。
NM1=1 表示高風險頻閃等級限值 ;
NM2=1 表示低風險頻閃等級限值。
三、IEC-Pst
(參考:IEC TR 61547-1:2015 Equipment for general lighting purposes-EMC immunity requirements:part 1-An objective voltage fluctuation immunity test method ):
此處的Pst是IEC TR 61547-1基于IEC61000-3-3和IEC61000-4-15等標準提出的用于照明產品閃爍評價的參數。
Pst=1 表示50%的試驗者(概率)剛好感覺到閃爍 。
四、CA CEC
(參考:Joint Appendix JA10-Test Method for Measuring Flicker of Lighting Systems and Reporting Requirements)
該方法用于量化照明系統的光波動,并且用低于某一截止頻率的調制深度百分比表示。
調制深度百分比定義為給定調光等級下,光輸出的最大值與最小值之差除以最大值與最小值之和。
五、ASSIST
此評價主要參考美國照明研究中心(LRC)發布的關于頻閃的半導體照明系統和技術聯盟(ASSIST)推薦方法:
1、可見頻閃的評價:
A、可感知調制量值:Mp
Mp=1 對應可察覺閾值(50%可察覺概率);
B、頻閃的可感知概率:DP
DP=50% corresponds to Mp=1.
閃爍檢測概率與度量值之間的關系
2、頻閃效應的評價:
A、頻閃效應的可檢測性:d
頻閃效應的可檢測性的評價基于頻率和閃爍百分比。
B、頻閃效應的可接受性:
邊界頻率fb:在給定閃爍百分比條件下,可接受和不可接受邊界所對應的頻率。
a:用于評估給定頻閃百分比條件下頻閃效應的可接受性
a=+2 可接受
a=+1 部分可接受
a=0 既不接受也不不接受
a=-1 部分不可接受
a=-2 不可接受
六、CIE SVM
SVM為CIE推薦的量化頻閃效應的參數,并得到了Lighting Europe 和NEMA的推薦。
SVM=1,剛好可見;
SVM<1,不可見;
SVM>1時,可見。
下一篇:積分球名稱解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