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舒訪談:通向英國的實習路
BBC演播間里的胡怡君、鄭璐和劉億波
兩個星期前就訂好和三位來自中國高校的同學做采訪,卻因為安排出現問題以及冰島火山灰事件而被一拖再拖。
五月的第一個星期,劉億波、胡怡君和鄭璐終于飛抵倫敦,開始他們在英國的實習生活。
億波、怡君和鄭璐是“中英大學生實習項目”推行三年后,從中國到英國參加實習的十幾位大學生中的三人。
劉憶波是人民大學風險管理與精算專業研一學生,將在瑞士再保險公司實習半年;復旦大學英國文學專業博士生胡怡君將在著名的出版社Pearson Education培生教育出版社任實習編輯;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經濟金融學碩士生鄭璐獲得在歐萊雅公司的實習機會,不過她沒有選擇本來的專業方向,而是申請了在市場營銷領域鍛煉。
能夠通過殘酷的選拔爭取到國際性大公司實習的機會實屬不易,億波說全體同學聚在北京、興奮地準備一道赴英的心情,卻被火山灰這樣的“天災”弄得灰暗不已。“不過我們齊心協力改簽機票,還有像我這樣的外地人又在北京同學的宿舍住了兩周,這樣的經歷很難得,也增加了我們相互間的了解。”樂觀的怡君這樣補充。
大選和英國
負責中國大學生熟悉英國文化和生活環境的Brunel University(布魯奈爾大學)校方特別安排了他們和實習公司見面。大選,是英國雇主和同事立刻和這些來自中國的年輕人分享的話題。
“我和雇主見面的時候,他和我說了些工作的事后,很快就問我支持誰,我們剛到英國也不是特別了解,不過他們這樣一問,也開始讓我們關注英國新聞。另外布魯奈爾大學里有一個民意調查點,看得出來很多英國大學生都很關注大選。”
這是剛落地英國不久,英國大選給憶波留下的印象。
開朗活潑的鄭璐形容自己“具有‘雜草’性格,不懼怕挑戰”,可是和她一樣活躍的十幾位中國學生,在布魯奈爾大學培訓老師的眼中,仍然“靜得出奇”,鄭璐總結說這就是文化差異了吧,就好像在中國一路過關斬將時中國考官和外國考官讓她感受到的強烈差別。
“中國和外國的面試官很不同,我覺得外國面試官非常重視個性的體現。我的第四輪面試大概是歐萊雅的人力資源總監,在電話里我和她說了一些我個人對歐萊雅在中國發展可以改進的地方。雖然我的專業不是市場營銷,但是我看了很多書,也做了調查,根據這些給出我的看法。或許這些想法并不成熟,但是我們交談的非常愉快,面試完了之后我就覺得差不多!
感覺上外國面試官和我們的互動更多,他們會說‘很好,我同意’等等這樣反饋的話。而中國面試官通常只會聽你說,并用嚴厲的眼神看著你,這樣一來中國學生會表現得很保守。另外中外面試官的側重點不同,中國的面試官更看重我們的成績和社團活動;外國的面試官從我們的簡歷和交談中的小事情上觀察我們的個性,衡量我們的能力時不那么硬性。”
聽鄭璐講這番話時,怡君頻頻點頭,她說面試官非常看重他們的實習經歷,“我以前沒有過編輯方面的經歷,但我在大學里代過課,面試官對這段經歷很看重。他們也很也喜歡提問,也會假設難題讓你解決,非常重視我們的實踐能力。”
億波從上大三開始就不斷為自己尋找實習的機會,不到兩年的時間里,他已經在PICC、中國保監會、德勤和瑞士再保險北京分公司四家公司實習過,當面試官聽到億波講述這些經歷時,他們幾乎沒有猶豫地向億波發出邀請。
所學很快將在英國得以實踐。不過這些躊躇滿志的大學生剛到異國時,急需解決的問題有哪些?他們又希望領略英國生活的哪些方面呢?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