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舒訪談:優秀畢業生的標準
許良杰認為:學術上不斷創新是成為優秀畢業生的關鍵
在倫敦,夏季是最美的季節,但莘莘學子卻無暇欣賞美景,因為,繁忙的考試季節也就此開始,同學們努力復習、積極應考,希望為自己的辛苦付出劃一個圓滿的句號。
像千千萬萬中國留學生一樣,在倫敦大學國王學院,攻讀移動及個人通信(Mobile and Personal Communication)碩士學位的許良杰正奮戰在期末考試的“前線”。
想拿優秀不容易
接受我采訪時,良杰剛剛結束本學期第一門課程的考試,談話間語氣還算輕松,感覺通過考試基本沒有問題。良杰說:其實很多留學生的目標并不僅僅是及格,而是希望有機會得到“優秀畢業生”稱號(Distinction Degree)。
良杰的課程屬于工科范疇,分為兩個學期,每學期4門課,兩個學期共要通過8門課程的考試。學年結束還需要做一個類似國內畢業設計的項目(Final Project)。只有這8門課程和畢業設計的成績全部都在70分以上才能拿到“優秀”。
在英國,碩士課程時間緊、任務重,學習工科的學生每周不僅要聽數門講座,還要熟讀教授提供的各種參考資料并完成課后作業。
特別是一些知名教授,他們的課程考試題目往往覆蓋面廣、難度大、評分嚴格,因此如果目標是優秀,那么在各個環節都不能有絲毫閃失。
良杰說:“學期結束的設計項目考驗的是綜合能力,全班只有3-4名學生能拿到優秀,同時這3-4人還必須在兩個學期8門課程的考試中全部拿到70分以上的分數,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臨時抱佛腳作用不大。而且因為語言方面的問題,中國學生還要比英語母語的學生付出更多的時間去研究教授的各種資料。所以畢業時能夠拿到優秀的學生就寥寥無幾了。”
鼓勵原創
許良杰的求學歷程可以說是一帆風順,在國內完成本科學業后,良杰在一家大型通信企業工作了三年,2009年憑借良好的學術背景和工作經驗,良杰順利拿到了國王學院碩士課程的錄取通知。
來英國求學已經大半年了,良杰對英國的教育機制感受頗深:“感覺國內和英國的大學教育都很重視基礎知識的掌握,英國的老師更強調只有扎實的基礎知識才能培育出富有個人創意的科研成果。”
說到國內和英國高等教育的最大區別,良杰認為,國內大學一般會設置很多與本專業相關的課程,例如通信專業的學生還會學習電子和機械,而英國的學校往往是鼓勵學生針對一個具體的學術方向深入拓展。”
在英國留學,除了歐洲學生外,中國學生往往還要面對很多來自印度、伊朗以及非洲學生的激烈競爭。雖然每個人的天賦各有差異,但是這些同學往往比中國人更勤奮,同時比中國學生更加注意提出自己獨特的觀點,更注重培養創造力。
良杰說,“其實這些學生的特點也正是學校所鼓勵的,老師更希望學生能夠有自己的觀點,哪怕你的觀點是非常膚淺的,但只要是自己的原創就會受到鼓勵。而具備這樣素質的學生則更有機會成為優秀畢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