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英訪談:學生作品入選華人藝術家雙年展
黃海與他的作品《門神》在雙年展上
近年來,來英國攻讀藝術與設計類專業的中國學生越來越多。倫敦幾所世界名校的純藝術專業吸引大批有志于藝術的華人青年前來深造。
山西男孩黃海曾經在英國幾家院校攻讀電影、設計和插畫專業,目前在倫敦藝術大學旗下的切爾西藝術學院(Chelsea College of Art and Design, University of the Arts London )攻讀純藝術本科。
黃海融合中國傳統元素的丙烯繪畫作品正在“再生長”首屆旅英華人藝術家雙年展上展出。
在接受采訪時,黃海談到在英國學純藝術的經驗、參加雙年展作品的寓意以及參展的收獲。
子川:你在中國高中畢業后上了中央美術學院的國際班學電影,來英國留學后又轉過幾次專業,這是為什么?
黃海:剛開始學電影、設計等專業的時候是因為興趣。但是,久了之后卻發現這些并不是我內心需要的。我不停地換專業就是在尋找自己的方向,那段時間比較茫然。轉了幾次之后,還是回到從小學習的畫畫上。
子川:那之前學的這些專業對你現在的學習有幫助嗎?
黃海:有很大幫助。因為在學畫畫的時候是在中國的教育模式中,很在乎表達方式和技法,很難有自己的風格,也很難去做新的嘗試。在英國學習了比較商業的藝術門類之后,我總結出了一種嘗試,強調的就是視覺性,然后再付諸于涵義的表現。
子川:你目前在切爾西藝術學院學純藝術專業,專攻哪個方向?
黃海:我現在主要做丙烯繪畫。丙烯是一種化工顏料,比油畫的顏色更鮮亮,而且干的速度比油畫快。這比較符合我畫畫的速度。
子川:你現在的課程設置是什么樣的?
黃海:西方的教育跟中國不一樣,中國會分得很細,而在這邊,學校不會硬性要求你學什么,一般通過你做作品的時候,覺得應該學什么就可以去找老師要求,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老師就會教給你想要學的東西。英國的純藝術教育比較寬松、自由,比較符合藝術家創作的氛圍,需要自己去感悟。我的風格比較接近波普藝術,傾向于接近政治波普。我現在仍然在尋找一種完整的繪畫體系。
子川:你正在首屆旅英華人藝術家雙年展上展出兩幅畫組成的作品《門神》,有什么寓意?
黃海:有兩方面。一方面是我的個人興趣。我來到英國留學之后,開始回看中國傳統的一些東西—因為身在其中的時候無法清楚地認識傳統文化的狀態,而離開之后對這些的興趣愈加濃厚,尤其是民俗方面的東西。我又不太喜歡書本上教的那些傳統,就開始進行自我的總結,我覺得沒有必要循著別人的路子走,而是自己主動去了解、感受。
《門神》中表現的人物是中國傳統民俗中的,起初是想用更西方、更時尚的方式來包裝它們。后來,通過研究,我發現可以把當今的社會元素放進去。我在這套作品呈現的就是軍隊在民間的形象。
在中國古代,門神就是最著名的將軍,是百姓對著名將領的崇拜,因為他們覺得這些人可以保護他們的家。而今天,百姓認知的將軍都是誰?我發現,由于媒體的發展,經常曝光、被大家認識的并不是真正的軍人,而是演繹出來的軍人。
我的作品中人物拿的都是樂器、扇子等道具—他們實際上只是演員、歌手,但他們的形象卻是軍人的形象。我表現的就是這樣的一種社會現象。
子川:你的藝術風格就是中國傳統文化元素與自身看法的融合?
黃海:對,一個是表現手法,一個是主題內容。我目前正在嘗試做一系列這樣的作品。
子川:在雙年展上展出的作品風格各異,參展藝術家也涵蓋了各個年齡段,參加這樣的展覽對你有什么幫助?
黃海:我覺得參加雙年展是一個非常好的學習機會。在展覽上看到很多藝術家的作品給我一種眼前一亮的感覺,有時候看到的是我以前完全不知道或者想不到的手法,想嘗試而又不知道應該如何去嘗試的東西。對于我這樣的年輕人來說,看到這么多藝術家的作品有非常大的幫助。在展覽上,我還有機會跟很多藝術家交流,了解他們如何構思作品,了解他們的創作過程。
同時,參展的藝術家都是華人。華人的思維跟西方人的思維很不一樣,而我們在國外讀書時,通常是西方老師講西方藝術家。因為生活環境和文化背景不同,我們很難做到完全理解西方人的思維方式。而參加雙年展的都是華人藝術家,大家更容易互相理解,也便于交流。對我來說,也是一種提攜。
子川:其他參展藝術家中有哪些是你之前就喜歡的?
黃海:這些藝術家我都很景仰,他們的作品我都看過,也很佩服,憑我目前的能力是做不出他們的水準,所以我很向往有一天能夠達到他們的水平。比如,盛奇老師的創作風格是典型的波普藝術風格。相比之下,我的作品顯得有點“雜”,因為受很多方面的影響。
盛奇老師的作品很單純,但是非常明了,風格非常成熟。像我這種處在探索過程中的人,需要很多這類的借鑒。還有一位參展的臺灣青年藝術家張碩伊,他展出的是裝置作品。裝置一向是我的弱項,我很少做這方面的東西,所以他們的作品非常吸引我。雙年展開幕式上,我特意找他交流,了解他的創作過程,對我有很大的啟發。
子川:你現在面臨畢業,之后有什么計劃?打算一直做藝術嗎?
黃海:藝術是我要長期做的,但我可能也會嘗試一些其它的東西。對剛出道的年輕人來說,只做純藝術的話在社會上立足的成本會比較高。多做其它嘗試對我將來做藝術也會有幫助。我可能會做一些展覽,畢竟,搞藝術需要更多的閱歷和見聞,所以我準備通過做展覽來多接觸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