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日記:倫敦急救記
因為喝了過量的濃咖啡,感到頭暈不適,被急救車送往切爾西醫院。
沒想到生平第一次叫救護車是在倫敦,更沒料到原因是飲用過量的濃咖啡。
今天傍晚在倫敦某場所與一位年邁的紳士約談,老先生熱情慷慨,招呼侍者過來詢問我需要什么。我簡單點了咖啡和點心。之前我自己已經喝了一大杯咖啡,侍者又上了一小罐咖啡和一個杯子。老先生請我飲用。也許是由于談話投機,我一邊侃侃而談,一邊喝咖啡傾聽,不知不覺竟然一個人將整罐濃咖啡一飲而盡。晚上出了事才意識到那不是一般的速溶咖啡,而是高檔的黑色濃咖啡。
作為一個不經常飲用咖啡的人,我在隨后的參觀過程中已經有一絲異樣,感覺漸漸迷糊,反應遲鈍等。回家后越發嚴重,吃飯沒有胃口,頭暈但是不痛,想睡覺可輾轉反側,無法入眠。
焦慮的情緒不斷蔓延,直到最后心跳驟然加速,瞬間呼吸困難,猶如溺水,快要窒息,身體快被撕裂一樣,在床上翻滾,發熱出汗,幾乎靈魂出竅,在不斷的懺悔和祈禱中,無數人和事在腦海中重放,感覺死亡在接近,六神無主,想尖叫呼救。
我克制自己,盡可能平靜地對舍友說,快幫忙叫救護車,我喘不過氣,快不行了。
舍友開始以為我在說笑,目睹我掙扎的慘狀,頓時瞠目結舌。趕忙撥打999呼叫救護車,此時近午夜十二點。電話接通后,一位工作人員詢問我的住址和基本情況,比如能否說話,走路,呼吸,在確認并立刻派出救護車。我穿上外衣,收拾行李,帶上護照,手機,筆記本和錢包。把家人的電話寫給舍友。
當時幾乎做了最壞的打算,因為從來沒有如此難受痛苦到叫救護車的程度,也隱隱擔心由于文化差異會遭遇治療困難。那一刻,的確很想家,父母的照顧和家鄉的熟悉感不會有在國外遇到困難時的驚慌失措,又不得不強迫自己堅強挺住,在國外必需學會自立,靠朋友,更要靠自己。
抵達切爾西醫院。
醫護人員在不到兩三分鐘后就在門外,我沒弄清他們如何通過大門直接進來。
一位男士背著碩大的醫護箱步入房間,馬上問我最新情況,我簡單介紹,剛才痛不欲生,現在有所緩解。他馬上打開儀器檢查我的心跳血壓,并繼續詢問最近的出行,飲食,家庭和個人病史等。
我全身顫抖,有點語無倫次,他耐心地安慰。當時我還不知道是因為咖啡的問題,表示懷疑是食物和配料過期。不久,另外兩位醫護人員也抵達,他們說來自另外一輛救護車。
初步檢查結果正常,可我心有余悸,希望能進一步檢查。他們于是把我送上一輛救護車,并繼續細致詢問我各種問題,認真地填寫相關表格,抽取一滴血液進行化驗。為我系上安全帶。一位醫護人員陪著我,另外一位開車送我到最近的醫院進行進一步檢查。
抵達醫院,他們帶我來到急診室。零零散散有十個病人在等候。我入座不久,醫生喊我的名字來查詢我在英國注冊的醫生,每個人包括留學生都有一位在英國醫療系統的注冊醫生,享受免費治療。確認我的信息之后,讓我等待檢查。醫院設施便捷實用,洗手間有緊急呼救拉繩,還提供免費的無限網絡。
我當時基本穩定,偶爾有反胃的感覺,思路還算清晰,利用等待時間電話朋友并搜索網絡尋找病因。最初推斷是食物相克,因為先后食用了咖啡和黑木耳,接著在醫生檢查和交流中恍然大悟,因為之前在兩小時內喝完整罐超濃黑咖啡,后勁反應,導致失眠,心臟負擔過重,引起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心跳加快直至呼吸困難。
咖啡作為刺激性飲品,空腹攝入過量引起副作用。如果說酗酒喝醉是嘔吐傷肝,咖啡喝醉就是頭暈威脅心臟,那種撕心列肺的苦楚是夢魘般的回憶。
我在醫院先后接受兩次不同的心律血壓檢查,醫生均表示各項指標正常,可以繼續入座觀察,或回家休息。由于我感覺基本穩定,初步確定病因,決定離開醫院,通過飲水來稀釋咖啡因,緩解病情。
凌晨三點,我獨自步行回家,倫敦西部住宅區萬籟寂靜,安詳神秘,優雅的排房建筑,整齊的停車街道,空無一人,十分鐘左右即順利到家。一路上,我反思著,異國他鄉的治療并未因為語言文化讓我感動沖突和不適,生平第一次叫救護車及時獲得貼心治療實屬不幸中的萬幸。某好友開玩笑英國報紙會不會第二天報導Chinese Student Hospitalised for Coffee。
雖然有驚無險,回想那一刻生命是如此脆弱和短暫,度過所謂的『末日』,其實每一天都可能成為最后一天,愛惜生命,珍惜每一刻,因為人一出生就得面對死亡。我琢磨著,希望用文字記錄發生的一切,讓人們尤其是海外莘莘學子熟悉英國的急救制度和咖啡的副作用,了解我的經歷同時也吸取我的教訓。祝愿大家新年身體健康,神采奕奕。
本文不代表BBC的立場和觀點。網友如要發表評論,請使用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