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英訪談:“布魯內爾制造”畢業設計展
Made in Brunel畢業設計展展出優秀畢業生的作品
每年6月,英國各大高校設計類專業的畢業展紛紛開始舉行。
倫敦布魯內爾大學(Brunel University)將于6月13日至16日在倫敦南岸舉行Made in Brunel,即“布魯內爾制造”畢業生設計展。
該校工業設計與技術專業本科(BA Industrial Design and Technology)應屆畢業生金維忻設計的作品即將在畢業展上展出。
金維忻在接受子川采訪時談到自己的學習經驗以及畢業作品的原理。
子川:你在中國高中畢業之后為什么選擇中央美術學院的國際部,隨后又來到布魯內爾大學深造?
金維忻(以下簡稱“金”):我當時覺得在央美名下學習工業設計會比較有保證,尤其國際部的師資也很好,全部是外籍教師,基礎會打得比較牢。
選擇布魯內爾大學是因為該校設計領域在英國高校中占領先地位,同時它的設計偏重于工程方面,又在倫敦,有地理位置上的優勢,所以就選擇到這里攻讀工業設計與技術本科。
子川:這個專業的內容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金:是這樣的。比如,大一的時候,學校直接讓我們進工作室實踐—如何用木頭做桌子、用金屬做指南針、用塑料做鐘表。我們就這樣開始自己動手設計,相當于大一的時候老師就狠狠推了一把。
大二的時候,學校會找一些大型合作項目,與母嬰產品企業Mothercare、玩具企業ELC、燈具公司等等合作。我們與這些公司取得聯系,看它們有什么需求,然后向其提供設計方案,如果方案被挑中,就可能投入生產。
與產品設計專業不同的是,我校工業設計專業要學到摩絲密碼,然后用相關知識制作了一臺自動售貨機。老師教會我們應該如何編程,然后如何應用到實際生活中。
子川:大三主要是在做畢業設計?
金:我們學校每年6月中旬會在倫敦市中心南岸的The Bargehouse舉行Made in Brunel,即“布魯內爾制造”畢業生設計展。
我的畢業作品是為手抖的患者設計了一種特殊勺子。這些患者可能患有腦癱、帕金森氏癥、中風,或者有些老年人有自發性的手抖。我設計的勺子讓他們可以減輕由于手抖而漏飯的問題—畢竟,這種事情也會刺痛他們的自尊心,所以不僅能夠提高勺子的應用性,也能夠幫助他們建立自信心,更好地面對生活。這個設計是一個比較有社會責任和人文情懷的主題。
子川:那你的設計原理是什么?
金:因為這些患者拿著勺子的手柄部分會抖,我就在勺子內部加入了一個減輕抖動的機械裝置。一開始手抖可能是100次,加了這樣一個裝置之后就會降低。我設計了一個角度,使得無論手怎么抖,這個裝置都能幫助勺頭保持水平,漏飯的幾率會下降很多。
子川:那你設計有沒有真正在病人身上應用?
金:前期調研用了很長時間,我走訪了很多機構,訪問了很多病人,請他們測試。實踐表明,我設計的勺子比普通勺子或者其它輔助設施都更有幫助。
之后我可能會聯系英國國民醫療保健體系(NHS),向他們推廣我的設計。我也曾經聯系過一些養老院,他們對我設計的勺子也表示出一定的興趣,所以我想,這個市場有開發的可能,是有潛力的。
子川:你想申請專利嗎?
金:我有這個打算。
子川:除了設計勺子,還需要寫論文嗎?
金:需要配合這個設計寫一篇不超過兩萬字的報告。大三的另一門課情景設計(Contextual Design)需要寫長論文。比如說,我設計一個產品,不僅要看它的顏色是什么、材料是什么,而更多地要關注產品以外的環境是怎么樣的,材料是不是綠色材料,對社會有什么樣的影響,對人類社會有什么幫助。這就比較偏重于設計的社會性。
還有一門課是圖像設計(Graphics)。英國維多利亞-阿爾伯特博物館有計劃改建主要入口,需要設計一個大型廣告牌。我在這門課的作業就參加了這個設計廣告牌的比賽。雖然沒有得獎,但是能夠看到很多其他人的作品,對我也很有啟發。
子川:科目這么多,辛苦嗎?
金:讀了三年,覺得雖然辛苦,但是特別值得,因為學到了很多東西。
子川:那你現在面臨畢業,下一步有什么計劃?
金:我已經申請到了本校的研究生課程,將繼續學設計,但是偏向于創意文化方面。另外,我從2011年開始在課余時間應聘中國一個建筑學雜志,給他們當海外記者,報道倫敦設計方面的活動。
我采訪過英國皇家建筑協會、蘇格蘭的遺產協會等組織,幫助建立英中建筑設計方面的交流。這可能也是我下一步的努力方向,我想當一個英中設計和文化遺產方面的使者。
英國,特別是倫敦有層出不窮的展覽,我覺得這些展覽很值得被報道,讓中國建筑設計方面的人才和學子能夠更快地獲取相關知識。我認為,這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責編:李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