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博導虐學續教授道歉學生不領情
?
省社科院社會與人口研究所所長鄭梓楨

博導張敏強教授(資料圖片)
中大博士網上發帖指責導師“精神虐待”一事在博導的道歉聲中似乎偃旗息鼓,但此事給中國高等教育界帶來的巨大震撼依然強勁。
昨日(6日),有眾多人士指出,“中大導師虐待學生所凸現的問題,豈是道歉可以了之的?”更多人士將眼光放在“研究生是不是導師的廉價勞動力?”的大討論上,認為導師與學生不應是純粹的金錢關系。
與之相關的是,廣東一些高校正在著手研究怎樣更善待學生。傳統的“尊師愛生”與現代的“人權平等”在高校如何融合?值得反思!
豈是道歉可以了之?
“一句簡單的道歉便足夠?”昨日,記者采訪時,有學生強烈表示,教授會不會過段時間又向帖子上提及的研究生報復呢?是不是應該簽訂一些協議來限制他再做出其他行為?另外,對于學業受影響的研究生今后會怎么樣?是否允許他們換導師呢?一些網友還反映,值得深思的是體制問題。學校是否應該建立一個健全的機制,一旦研究生受到不公平的待遇之時可以通過合適的渠道維權,并且制定相關的標準讓學生換導師:“既然老師有不通過學生的論文的權力,那么學生也允許在認為導師不適合的時候進行更換。”
艾云燦教授僅是個案
廣東省社科院有關專家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山大學艾教授事件僅僅是個案,事件的發生與其自身的教學風格有關,事實上,中國高校的大多數導師與學生相處還是不錯的。其實不光是師生之間,人與人之間,公司的上司與員工之間都會存在這種打罵或不尊重的現象,在社會上,只要存在上下級關系,這種不合理的管理方式都有可能出現。只是因為這件事是發生在高校內,人們就覺得有些不可思議。
因此,中大艾云燦教授僅僅是中國高校中一個極為典型的個案。
師生“積怨”由來已久
記者調查發現,研究生和導師之間“積怨”已久,其中理科生比例要更高一些。
某高校有理科研究生表示,每天在實驗室里吃睡,每月拿不足400元的工資,經常為導師干“體力活”。
廣東某外語類高校的財務管理方向的研究生小郭說起近日自費往返大學城就很不爽:“老板在城外開了一家審計管理咨詢公司,現在每天都需要去打雜。”小思告訴記者,老師除了上課一有空就往公司跑,很少能在大學城指導。雖然有了一個實習和了解公司操作的平臺,實際上就是免費勞工。寫計劃書、負責新員工面試、有時候甚至訂飯等“碎料”都要做……
“最過分的是胡亂修改論文題目。”小郭說:“之前我畢業論文的題目是審計方面的,為此整個學期都泡在里面,可是到了學期末老板忽然告訴我公司近段時間會搞風險投資,所以希望我們都往這方面研究,為他們提供數據和理論的支撐。”當時他忍不住說了一句:“到底是導師培養我還是我們供養老師呢?”雖然他憤懣不已,但是依然改變了研究方向,“老師地位超然很多,論文的生殺大權、畢業找工作就掌管在他手里了,還敢不從嗎?”
理科生甚于文科生
不過,相較于理科生的嚴峻,文科生狀況要好一些,普遍跟老師關系較為融洽。暨南大學文藝學碩士研究生沈一凡告訴記者:“老師像對親身兒女一樣對我。”她說:“導師除了在學術上對我們進行引導,心理上也會幫助我們進行調節。家庭、愛情上的事情他也會多多少少的關心一下,所以我和導師之間的關系是很好的。”
研究生反映導師主要問題
免費勞工
做簡單的重復勞動
神龍見首不見尾
處事功利不關心學生
著作不署學生名字
傳統“尊師愛生”需要融合現代“人權平等”
昨日,記者第一時間采訪了廣東省社科院社會與人口研究所所長鄭梓楨研究員。
鄭梓楨表示,師生關系問題是個老話題了。在我們這個比較浮躁處于轉型期的社會中,人們對自身的行為規范、道德標準、價值觀也隨著發生了較大轉變。我們要在新的形式下建立起新型的師生關系。應該把“現代化”和“傳統”結合起來,把中華民族“尊師愛生”的傳統與現代社會講究的“人權、平等”二者結合,這也是現代社會師生需要共同面對的一個新課題。應該從這樣的高度去認識今天發生的這件事情。
事情發生后,我們不應只是討論誰對誰錯,而應關注如何既繼承民族傳統又適應現代社會新問題,在校園中建立起“教與學”的和諧關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