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湖南省高考成績揭曉。令人驚訝的是,一些考生和家長發現,各種名頭的“高考狀元”中,有不少人是“武林高手”,他們都因武術項目獲得了10到20分的高考加分。(6月30日《中國青年報》)
“三模三電加分”“武術加分”“養雞加分”“養泥鰍加分”“少數民族加分”,高考加分五花八門,而每年高考分數一出來,有關高考加分的新聞總是引來諸多是非。筆者認為,高考加分該做“減法”了。
高考錄取,原則上“以分數論英雄”,在特殊情況下,適當加分本是為了糾偏“一考定終身”。但是,設立加分項目應該“慎之又慎”且“嚴之又嚴”,而不是誰有權、誰有錢,他家的孩子就能輕易獲得加分。
現在的問題是,有的養養雞就可以加分,有的玩玩武術就可以加分,有的造個假填報個“少數民族”,就可以加分。這些加分,一個省動輒幾十人、數百人,全國更是成千上萬。有人說,當下的高考加分是“兩多”,一是低水平的“名目繁多”,很少體現真正的“發明創造”;二是加分的“人數眾多”,難免有“濫竽充數”。
無疑,當下的高考加分,某種程度上反而加劇了高考不公。對此,近些年來,媒體不斷曝光,民怨沸騰,而有關方面卻少有動作,這種局面應該盡快扭轉。
高考加分該怎么做“減法”?一是“減”,大幅度削減現有高考加分項目,應盡可能地與“權”和“錢”撇開;二是“定”,哪些項目可加分,哪些項目不可加分,這要廣泛而公開地征求社會各界的意見,決不能只憑少數官員“閉門造車”;三是“廣而告之”,讓廣大考生及其家長明明白白地知道,什么條件下才有可能獲得高考加分;四是“陽光加分”,高考前就公布高考加分的學生及其家長的名單,以便社會監督。
(來源:新華網教育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