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0年12月1日起,我國內外資企業稅制實現全面統一,外資企業在稅收政策上享受的“超國民待遇”被徹底終結。專家表示,“內外并軌”并不會影響我國市場的魅力。
請看《中國日報》的報道:
Early on in its reform and opening to foreign enterprise, China launched ?super-preferential tax policies for international companies in a bid to propel its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internationals were exempt from some taxes.
在對外資企業開放的早期,我國就在稅收方面對外企實行“超國民待遇”,以促進經濟發展。外資企業得以免除部分稅費。
文中這種super-preferential tax policies(超優惠稅收政策)就是我們平時說的對外企的“超國民待遇”,這里是和國內企業相對而言的。外企被減免的稅費包括construction tax(城市維護建設稅)和education surcharge(教育附加費)等等additional taxes(附加稅)。專家表示,這并不會影響我國的investment environment(投資環境)。
“國民待遇”指的是一國以對待本國國民的同樣方式對待外國國民,即外國人與本國人享有同等的待遇,英文稱為citizen treatment。隨著經濟的發展,這個詞的使用范圍也從民事領域擴展到經濟領域,例如WTO實行的national treatment(國民待遇原則)就是指成員國的商品或服務進入另一成員國后,與該國商品或服務享受相同的待遇。
相關閱讀
離島免稅政策 offshore duty-free policy
三來一補企業 Enterprises of Three Import and Compensation Trade
(中國日報網英語點津 Julie,編輯:Helen)
點擊查看更多新聞熱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