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北京國安隊球員馬季奇(中)與城南一和隊兩名球員在比賽中拼搶。當日,北京國安隊在2010亞冠聯賽E組比賽中主場0:1不敵韓國城南一和隊。新華社記者張晨攝
3月31日,北京國安隊球員閆相闖(右)與城南一和隊球員在比賽中拼搶。當日,北京國安隊在2010亞冠聯賽E組比賽中主場0:1不敵韓國城南一和隊。新華社記者張晨攝
一場比賽的結果不能完全說明問題,但八場比賽的結果就很能說明問題了。
如果說國足在東亞四強賽上3∶0擊敗韓國隊的結果,讓“逢韓不勝”、“恐韓癥”這些提法和習慣性用語成為歷史的話,那么兩周之內八場亞冠對決全部告負的結果,則只能說明中國足球整體不濟了。
對此,自稱沒資格評球的中國足協掌門人韋迪給出了相當中肯的評價:“輸球沒什么特別原因,就是技不如人!”
技不如人這四個字聽上去不大提氣,但實際上是個很有技術含量的答案。甭管是否“孔夫子搬家,全是書(輸)”,把這四個字往那兒一擺,就等于搭了個極好的臺階:都技不如人了,不輸才怪。
縱觀中國足球發展史,不難發現,在回答為什么輸球的問題時,“技不如人”被提及的頻率最高,高過心理壓力大、運氣差、戰術安排不合理、對手發揮得太好以及天氣草皮燈光不理想等種種客觀原因。至于為什么不如人,以及怎樣才能如人等問題,卻從來沒有得到過中肯的回答。
這次當然也不會例外。所以,不管是從韓國的全州、水原,還是中國的北京、濟南,賽后關于輸球的解釋雖然各有不同,但匯總起來有一點理由卻是共通的,那就是:技不如人。
因為技不如人,中超俱樂部的“優秀代表”在亞冠賽場上幾無像樣作為,恥辱性輸球倒是時有呈現;因為技不如人,國足好不容易贏了一回韓國隊,還被編成“對手也是男足嗎”的段子而廣為流傳;同樣因為技不如人,韋迪主任別出心裁地讓國奧去踢中超,以期用這種特別的方式讓年輕球員的技術快速如人。
但亞冠不同于中超、中甲這些自家聯賽,由于技不如人是整個自家聯賽的集體行為,矛盾并不會凸顯,那些關于奪冠、降級、黑馬這些存在于所有聯賽中的懸念,在自家聯賽中仍會上演。至于上座率,也沒有因為技不如人受到影響,甚至剛剛結束的中超首輪,還創下了超日韓的上座率新高。
但亞冠聯賽的對手,不會等著你提高技術,更不會因為你的停滯甚至退步而停步不前。咱們的聯賽水平能在亞洲排到幾流,拉到亞冠賽場一試就出來了。
所以,幸好還有亞冠,一個很容易就把中超球隊打得變形的角斗場,一個讓足協絕不敢為上座率沾沾自喜的參照物。
所以,中超需要亞冠的救贖,否則,連技不如人都開始透出自娛自樂的味道了。
來源:中國青年報(曹競) 編輯: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