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這檔子事兒,乃地球人普遍呼吁之口號,有趣的是,一旦“民主”這詞匯到了中國體育領域,就變得異常詭異,別懷疑你的眼睛,灑家沒扯淡,使用的形容詞就是“詭異”!
何謂民主?按照常規邏輯來解釋,最低限度代表人民意愿的意思表達,按照少數服從多數的游戲規則,能讓大家大伙兒都滿意,偏生在俺們中國,體育領域的任何玩意兒只要與民主掛鉤,都會變得像鬧劇。這些個日子,扮演鬧劇主角的是WCBA全明星票選,一眾美女球員或濃妝寫真或淡抹照片陳列互聯網,供廣大籃球愛好者選擇誰有資格參加2011年WCBA全明星賽,遼寧球員馬增玉一夜間票數從3萬飆升至30萬。
10倍數量級的選票飆升,意味著兩件事情:第一,馬增玉穩穩成為WCBA票王,扔開第二名競爭者極大距離;第二,這場網絡投票的公信力受到質疑,只要有點起碼智商的網友都會聯想到“刷票”這個詞匯。自然,所謂的IP連續投票限制之類的規則,早早就被廣泛采用在海選投票體系中,奈何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君不見五花八門的“投票機”軟件泛濫到地攤貨一般頻率,任何想要刷票的人,只要樂意用支付寶花費不算太大的經濟代價,就能找一個猶如木牛流馬一般的刷票道具,永不疲倦的向著任何一個名字投出盡忠職守的一票又一票。
好吧,且讓俺們承認,在中國,使用網絡投票來征集體育民意,頗具創造力之嫌,從姚明身上,俺們太清楚看到嚴重傷停的姚明都能被網友投成全明星首發,毫無疑問,很多網友心目中,“愛國”與“民主”基本可以劃上等號。隨后,再讓俺們承認,在中國使用門檻極低的網絡票選,很容易陷入“刷票”危機,畢竟,公信力這回事兒得靠覺悟,在特定人選準備有心算無心來刷選票時,天曉得選票能刷出幾位數不是?
既然網絡投票存在水份的勾當在中國早有淵源可溯,又何必在馬增玉問題上糾結太多?集體灌注一個網絡投票的水份,與個體灌注一個網絡投票的水份,按照法不責眾邏輯而言,也許有差異,從公信力考證角度來看,有何不同?更何況WCBA的“市場化”程度本帶極強中國特色,所謂的“網絡票選”最終還要經過專家評審這一關,說白了就是就算你把選票刷到天花亂墜,評審專家覺得你不行,“刷票機”的辛苦努力依舊打回原形,話說到這份兒上,還會有人覺得WCBA的“票選”有看重的必要么?無非多一個渠道,至于渠道的公信力?俺們的傳統擺明了就是不走尋常路,誰在乎呢?
一場投票游戲,消耗的是鼠標左鍵使用壽命,燃燒的是網友們的積極參與熱情,醞釀的是無數夢想著民主的憧憬,好在一切均煙消云散,看淡網絡投票吧,這套粗淺的江湖把式沒資格承載太多東西。碼字兒到這兒,不由自主聯想起電影《劍雨》中大S那一句向宦官王學圻傾吐的強悍臺詞“你不是不行,而是沒有”——網絡投票的公信力,不是不行,而是沒有——既然都沒有了,還糾結什么行與不行的低級問題?(作者:癲禪)
來源:中網資訊 編輯: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