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在上海世界游泳錦標賽在歡歌笑語中圓滿落幕。記者 劉占坤 攝
“迄今為止最好的一屆比賽。”這是今天(31日)國際泳聯主席馬格里奧內對上海游泳世錦賽的評價。顯然,這次大賽給國際泳聯主席留下了太多的驚喜。而這樣的高度評價也帶來一個潛在的問題,上海可能為游泳世錦賽定下了一個令后來者難以達到的高規格辦賽標準。
距離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標志性建筑——中國館不遠,就是2010年年底剛剛竣工的東方體育中心。為舉辦本屆世錦賽,上海投資20多億元建設了這座包括一座綜合性體育館、一座大型游泳館和一座室外游泳、跳水池的體育中心。這3座場館被依次命名為“海上王冠”、“玉蘭橋”和“月亮灣”,分別舉辦游泳和花樣游泳、水球、跳水比賽,總造價是北京2008年奧運會游泳比賽館“水立方”的兩倍。
上海也因此成為世界游泳錦標賽歷史上第一個為舉辦該項比賽新建場館的城市,僅此一點,上海就已經超過了游泳世錦賽歷史上的任何一個主辦城市。
據上海媒體報道,上海市副市長趙雯在本次世錦賽開賽前曾表示,建造東方體育中心的根本目的是造福百姓,游泳館和跳水池會在賽后立即向社會開放,并且票價會體現出公益性。但日后能夠用于大眾游泳服務的不過是東方體育中心內的一座游泳館和一個室外跳水池。作為一座人口超2000萬人的國際大都市,上海目前擁有的400多座各類型游泳館遠遠不能滿足需求。炎熱的夏季正是市民游泳旺季,記者近幾天在上海部分游泳館、游泳場看到,幾乎每一家游泳場館都人滿為患,市民在游泳時的最大苦惱就是人太多。
僅僅是新增一座游泳館、一處游泳池對改善上海市民的“游泳難”能發揮多大作用?答案顯而易見。“為什么不能把這筆錢分散投入到社區,多建一些社區化的體育設施?”不少市民都有這樣的疑問。
上海市體育局相關領導曾表示,上海目前的主要體育設施都是1997年舉辦“八運會”時留下的,缺少承接世界和全國頂級賽事的大型體育設施。
此次舉辦花樣游泳和游泳比賽的“海上王冠”體育館可容納觀眾1.8萬人,館內設施齊備,足以滿足籃球、羽毛球、游泳、冰上等各種室內大型體育賽事的需求。不過,在距此不遠的上海世博園區,2010年3月竣工的上海世博文化中心同樣是一座最多可容納觀眾1.8萬人的現代化場館,也可舉辦多種大型體育賽事和文化活動。一座城市內,兩座功能定位相似、又同樣體量巨大的體育館,在日后的使用上能否避免惡性競爭、做到物盡其用,不禁令人疑問。
其實,國際泳聯并未對世錦賽舉辦城市的辦賽硬件條件作出苛刻要求。2009年羅馬世錦賽使用的是1960年羅馬奧運會的游泳場館,2007年墨爾本世錦賽使用的是舉辦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的諾德拉瓦體育中心,2001年日本福岡世錦賽是臨時租用了一座大型會展中心的場地,下屆巴塞羅那世錦賽準備使用的是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的游泳場館,該場館也舉辦了2003年游泳世錦賽。
為了舉辦游泳世錦賽,上海即使缺少合適的大型體育館,也完全可以借用大型文化或會展中心,上海為此專門興建一座大型體育中心,在很多外國媒體看來,這完全是一種太過奢侈的行為,一名西班牙記者就表示:“下屆巴塞羅那世錦賽肯定不會得到這樣的‘優待’,無論是一次性辦賽需要還是從長遠利用來看,付出20億元的代價確實顯得有些高。”
上海東方體育中心的另一大亮點,就是室外跳水池“月亮灣”。室外跳水池此前在國內十分少見,因為中國觀眾大多沒有在戶外觀看跳水比賽的習慣。這從本次世錦賽跳水比賽現場,中國觀眾紛紛在看臺上打著傘遮陽的舉動就可以看出。但歐美人通常喜歡日光浴,因此,歐美國家的城市舉辦游泳世錦賽時,通常都是把跳水甚至花游的比賽放在室外進行。
上海已擁有的室內跳水場館并不少,包括“玉蘭橋”游泳館內就配套有跳水場地,但上海還是專門建了一個室外跳水池。國家體育總局游泳運動管理中心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這個室外跳水池是國際一流標準的,但國際泳聯從未要求過世錦賽主辦城市的跳水池必須放在室外。
除了硬件條件優越之外,上海游泳世錦賽在組織工作上的投入也讓其他城市相形見絀。3000多名志愿者、嚴密的安保措施、精心編排的開閉幕式表演……相比之下,2007年墨爾本世錦賽的開閉幕式短暫而簡單,2009年羅馬世錦賽的安保工作幾乎令人難以覺察,而下屆巴塞羅那世錦賽預計招募的志愿者是1500名,還不到上海的一半。
巴塞羅那世錦賽組委會在本次比賽期間曾向記者表示,在有些方面,巴塞羅那將不可能達到上海的辦賽條件。
來源:中國青年報(記者 慈鑫) 編輯: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