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無法亮劍的少帥,他毀于自己的盾牌。
西班牙名帥卡馬喬離北京越來越近,高洪波在國足的影像卻在合肥一場夏日的雷雨中漸行漸遠,這個一心想帶領國足沖擊巴西世界杯的少帥發現,他在大戰即將來臨之際失去了信任,盡管“幸運星”趙鵬的頭球助國足1:0擊敗牙買加隊,為他的“最后一課”畫上了一個不錯的句號,盡管賽后新聞發布會上現場記者為他集體鼓掌,但這位雄心勃勃的教練卻終究無法在關鍵時刻亮出自己的寶劍。
高洪波的經歷有些令人感慨,從剛上任時的意興風發、屢有神來之作到兵敗亞洲杯,高洪波不是以一種悲壯的方式轟轟烈烈地倒下,而是在一種異常平靜的氛圍中、以守口如瓶的方式迎來了“最后一課”,沒有情緒激動地反抗、沒有懷才不遇的抱怨,高洪波用平穩而含蓄的辭令告別了他很有可能作為國家隊主教練出席的最后一次新聞發布會。
遙想一年前他在足協世界杯備戰啟動大會上播放《亮劍》中李云龍那番豪言壯語時的情景,現在的場景卻是那樣的平淡。
高洪波執教國足的兩年是一個高開低走的圖形,從平德國、克伊朗到以酣暢淋漓的方式打破“32年逢韓不勝”的恥辱歷史,到后來的逐漸平庸、直至亞洲杯敗走麥城,高洪波給人的總體感覺是“虎頭蛇尾”,而其過于求穩、習慣于將自己藏在盾牌背后的性格也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他的失敗——尤其是在2011年亞洲杯上拋出的“練兵論”給他帶來了太多的負面評價,而在亞洲杯總結大會上那番避重就輕、回避教訓的報告更是讓人失望。
客觀地說,高洪波在上任之后對中國男足帶來了一定的積極變化,他至少在理念上強調男足要學習西班牙式的技術風格,堅持打地面、通過傳遞來掌握主動,并且大膽提拔了榮昊、楊旭、張琳芃、馮仁亮等一批年輕球員,為國足的未來打下了人才基礎,也通過友誼賽的良好戰績為國足在20強賽分組抽簽時換來了種子隊的優勢地位。但問題是高洪波在訓練中和實戰中如何幫助全隊提高水平上,顯得辦法不多,難以將他所提倡的風格得到體現,在友誼賽對方逼搶不強的情況下,國足尚能有一定水準的攻防組織,但在對手全力逼搶的大賽中,國足便總是顯得攻防無序,失誤頻頻。
亞洲杯期間,高洪波在用人上的疑問手和臨場指揮上的邏輯混亂讓人印象深刻,在用人上有“練的不打、打的不練”之嫌;在臨場戰術變化上則常有自我否定、無針對性之舉,事實上的效果也很不理想。而他始終若無其事的“練兵論”也讓人感到無法接受,畢竟在這種亞洲頂級的大賽里,如果從過程到結果都無法讓人看到希望,對于主帥的指責、乃至提出換帥就難以避免。
亞洲杯期間我們看到的是,亞洲原來的二流、三流球隊約旦、敘利亞等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一流強隊也依然維持在很高的水平,且從比賽過程來看,亞洲原本的二流球隊也有了大幅提高,相比之下中國隊的比賽過程、尤其是進攻組織實在是難以恭維,因此很難讓人看到國足在高洪波的率領下的光明前景。而此后,當足協在萬達的強力介入下有了充足的資本挑選世界名帥時,高洪波的下課也便成為一種必然。
我們只能假想,如果現在還給高洪波率兵征戰20強賽的機會,能讓他在沒有任何盾牌的情況下選擇放手一搏,結果將會是怎樣?
可惜的是,已經沒有這樣的機會了。
來源:新華網(記者 鄭道錦 徐海濤) 編輯: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