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神九航天員在太空的吃穿住
6月16日,景海鵬、劉旺、劉洋三名航天員搭乘神舟九號飛船順利進入預定軌道,預計在6月18日,神舟九號飛船將與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進行自動交會對接,屆時,三名航天員將進入天宮一號工作、生活并開展相關科學實驗。這也是我國航天員首次進駐空間實驗室進行中長期駐留,他們在天宮一號里的生活與以往任務有什么不同?帶著疑問,筆者對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的有關專家進行了采訪。
衣——“企鵝服”加身,失重防護新舉措
在地面生活時,人體內的抗重力肌會持續起到支撐人體的作用,到了失重環境下,失去了重力負荷,人體內的抗重力肌就會慢慢萎縮,肌力也會逐漸丟失,為了對抗失重環境對人體肌肉造成的不利影響,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航天醫學基礎與應用國家重點實驗室成功研制出“企鵝服”。
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副總師李瑩輝介紹,企鵝服是通過人為束縛,給肌體增加壓力,是航天員的肌肉得到負荷和刺激,保持基本結構和功能。通過穿著企鵝服及企鵝服鞋,對航天員軀干和下肢產生力的負荷,對抗失重導致的肌肉萎縮。據了解,三名航天員進入天宮一號以后,每天至少穿著“企鵝服”8個小時。
食——“中國菜”為主,營養美味又健康
神舟九號載人飛行任務亮點之一,就是航天員要在軌工作、生活長達13天之久,在這13天內,既要保證航天員能夠得到充足的營養,又要保證航天員吃的舒心。為此,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航天營養與食品研究室根據中短期飛行期間人體物質代謝規律和營養需求,結合中華傳統飲食養生,設計出適應航天員在軌駐留飲食需要的飛行食譜,特別是針對空間環境下女性營養需求和生理特點,設計出滿足女航天員飲食需要的飛行食譜。
航天營養與食品研究室主任陳斌介紹,根據營養需要和三名航天員的口味,這次任務的食品主要包括罐頭食品、脫水食品、中水分食品、自然型食品等5大類50余種中式傳統食品,比如說什錦炒飯、蝦仁炒雞蛋、雪菜肉絲、木須肉、黑椒牛柳等,飲料主要有檸檬茶、菠蘿汁、葡萄汁等,此外,還有川味辣醬、甜辣醬、番茄醬等佐餐調料供三名航天員選用。
住——多角度下手,生活環境全達標
對人體來說,大氣層外的空間可謂是“生命禁區”,如何為航天員在真空、溫差極大、輻射極強的空間里營造一個健康、舒適的生活環境尤為重要。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醫學要求與評價研究室本著“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通過充分而有效的實驗依據和科學的理論計算,在充分繼承前期載人飛船成功的技術和經驗的基礎上,精心制定了天宮一號內生活環境的要求。
醫學要求與評價研究室主任吳大蔚介紹,面對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在軌無人運行一年左右的工況,神舟九號飛船發射前,科技人員完成對天宮一號載人環境的安全性進行評價、分析和確認,確保了天宮一號的載人環境能夠保障航天員的安全、健康和工作能力。
來源:中國日報(朱霄雄 記者 忻鼎鼎) 編輯:許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