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在線消息:雖然人類已采取多種措施保護臭氧層,但南極上空的臭氧空洞依然很大,臭氧層修復的速度遠非預期的那樣快。美國宇航局、美國國家海洋與大氣管理局和美國國家大氣研究中心共同進行的一項研究認為,南極地區的臭氧空洞將一直持續到2068年,而原先科學家曾預估該臭氧空洞將在2050年后完全消失。
根據美國宇航局公布的消息,新的研究綜合了分別來自該局的衛星觀測結果、美國國家海洋與大氣管理局的地面測量數據和美國國家大氣研究中心利用飛機獲得的空中信息,結合目前南極上空對臭氧層有破壞作用的氯和溴的含量,分析計算出了未來南極地區臭氧層的變化情況。美國宇航局說,用計算機模擬的方法預測南極臭氧變化時,未來南極的氣候模式以及氯和溴等有害物質由地面擴散至南極同溫層的速度均為重點關注的因素。
臭氧層是法國科學家法布里于20世紀初發現的,它位于距離地面25—30千米處的大氣平流層,能吸收99%以上對人類有害的太陽紫外線,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天然保護屏障。上世紀70年代以來,臭氧層發生嚴重耗損,80年代中期科學家在南極上空首先發現了臭氧空洞。隨后,各國政府迅速制定了《蒙特利爾協定》,限制氟氯化碳等破壞臭氧層的氣體的排放。20多年后的今天,雖然情況有所好轉,全球臭氧含量大致保持恒定狀態,但南極上空仍然有很大的空洞,2005年臭氧空洞面積達到24萬平方千米,相當于北美洲的面積。
項目研究負責人、美國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的科學家保羅·紐曼表示,南極上空的臭氧含量呈季節性變化,每年春季會下降70%左右,用新的方法將會更精確地估算出南極上空含氯或溴等人造化學物質隨時間的變化情況和對臭氧的耗損情況,從而計算出臭氧空洞的大小。利用計算機進行模擬,科學家們已精確地再現了過去27年間南極臭氧空洞的范圍。科學家認為,南極臭氧空洞并未如預期的那樣很快縮小,只有到了2018年前后臭氧空洞的尺寸才會有顯著的變化。 (卞晨光)
來源:科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