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中國取代法國成第四大武器出口國
據參考消息網3月18日報道一家位于瑞典的研究機構17日稱,中國取代法國,成為第四大武器出口國,占全球份額的6%。德新社3月17日援引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的數據說,中國出口武器的近四分之三出售給了該國兩個傳統盟友巴基斯坦和緬甸,此外還有孟加拉國。
外媒:澳大利亞議會將審查中國人買房投資
澳大利亞聯邦議會一個委員會的主席17日說,該國房地產市場的外國投資將受到該委員會的審查。瑞士信貸銀行在一份報告中說,中國買家——他們被限制只能購買新建房屋——每年會買下澳大利亞全國12%的新房。
英報:美籍華人為何高度看重學歷?
英國《衛報》網站3月16日發表文章稱,美國人曾經用三個M來衡量一個人的成功:金錢(Money)、摩托羅拉(Motorola)和梅賽德斯-奔馳汽車(Mercedes)。這些族群取得“成功”并不意味著就是因為這些特質,也不意味著華裔美國人和其他亞裔美國人就希望獲得這種高收入的專業性工作。
俄報:中國不愿卷入烏克蘭危機
與此前的任何重大國際危機如出一轍,烏克蘭沖突的各方都在千方百計贏取第三國的支持,但俄羅斯的斬獲實在乏善可陳。 不過,美國人終究沒有將中國拉到西方一邊,遑論令北京成為正在打造當中的非正式反俄同盟的一員。
發改委重組在即 反壟斷角色更加堅定
中國政府將收到旨在“翻新”其龐大經濟計劃機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的若干提議,但該機構作為反壟斷監管者的角色最終可能會被提升。
外媒:兩高工作報告彰顯中央反腐決心
境外媒體分析指出,兩高報告不僅彰顯了中央堅持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反腐的決心;而且,報告中頗具新意的司法公開和透明也得到較多著墨,料將獲得高票支持。
外媒看兩會:中國領導人愈來愈懂得展現幽默
中國最高人民法院表示它將消除刑訊逼供的使用,阻止地方官員干預司法判決并允許法官自己做出決定。
外媒:今年兩會“接地氣” 官員應對危機能力更強
在大陸全國兩會上,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二屆全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開幕時,全體出席者為昆明事件遇難者默哀。
外媒:兩會展示中國改革決心改革 首提治理霧霾
兩會備受國際媒體關注,外媒稱,中國愿用較為平緩的經濟增長目標換來改革推進,展示了中國的改革決心,治理霧霾吸引外媒注意。
意駐華大使 期待“兩會”重視“平衡”
意大利駐華大使白達寧(Alberto Bradanini)也帶來了他的“議案”,他期待今年的人大能帶來更多“平衡”,實現意中經濟“真正地互補”。
各國使節關注人代會 中國改革紅利多
260多位外國駐華使節在萬人大禮堂旁聽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政府工作報告,期望了解中國改革前景。
英媒關注政府工作報告 稱中國經濟穩中求進重視環保
據英國路透社3月5日報道,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二次會議5日在京開幕,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引發高度關注。
海外網友:恐怖行徑不能容忍
海外網友敦促中國政府盡快抓到真兇,愿逝者安息,傷者平安!
法華媒:公祭日是中國對亞洲和平的重大貢獻
法國歐洲時報網2月28日文章,原題:公祭南京苦難,讓世界正視亞洲的奧斯維辛 中國最高權力機關——全國人大,27日經其常委會會議表決通過,決定將9月3日確定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將12月13日設立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