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六安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市上下始終堅持招商引資主戰略不動搖,不斷完善工作機制,創新招商方式,加快承接產業轉移,招商引資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2003年-2012年,全市累計引進境內到位資金2237.4億元,年均增長44.6%。今年一季度,全市引進項目96個,總投資124.7億元,實現境內到位資金199億元,比上年增長21.6%。招商引資的持續增長,有力地促進了全市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推動了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的發展,為全市經濟持續健康較快發展提供了強勁動力。
一、突出產業招商,產業集聚效應逐步顯現
立足我市資源、交通區位、產業基礎等優勢,圍繞裝備及汽車零部件、礦產資源深加工、農副產品加工、輕工紡織、新型建材、文化、現代服務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等主導產業,成立產業招商組,緊盯國際國內500強、央企、知名民營企業和行業領軍企業,開展產業招商。引進了華電六安電廠及二期60萬千萬火力發電、首礦大昌、華潤雙百萬噸工程、金寨抽水蓄能電站、墻煌彩鋁、偉宏鋼構、艾萊依、陽光半島、保利三江影視城、沃爾瑪等一批重大項目,壯大了主導產業,延升了產業鏈條。2008年以來,全市共引進億元以上項目682個,10億元以上項目54個。引進的億元以上項目中,涉及農副產品加工、裝備及汽車零部件、礦山冶金、新興建材等8大重點產業項目占60%以上。
二、創新招商方式,宣傳推介力度不斷加大
一是堅持領導帶隊招商。2003年以來,堅持市、縣區領導定期帶隊外出招商,市、縣區主要領導定期帶隊外出招商,召開招商推介會和投資環境說明會,進行宣傳推介。二是強化專業招商。2008年-2011年,市直組建了48個招商小組和8個駐外聯絡處。市直48個招商小組共引進項目近200個,累計引進到位資金102.7億元。前兩批市駐外聯絡處共引進項目79個,到位資金18.1億元。2012年,調整成立了裝備及汽車零部件等8個產業招商組和1個境外招商組,每個組分別由市領導掛帥,市直有關部門參加,全年引進項目79個,總投資311.5億元。各縣區也紛紛建立了專業招商隊伍,目前,全市共有277支招商小組或招商小分隊,72個駐外招商聯絡處或辦事處,在全國各地開展招商工作。三是擴大對外交流。先后承辦了中國國際羽絨節、2010國際徽商精英(六安)年會、首屆中國大別山(六安)山水文化旅游節等活動,邀請國內外知名企業、客商、商會等來我市考察,加大市情宣傳。組織參加徽商大會、中博會、廈洽會、皖粵經貿合作推介會、央企對接會等重大經貿活動,加強交流與合作,承接產業轉移。四是推進代理招商、以商招商。與12家省級異地商會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聘請了13位經濟顧問、35位招商顧問,先后成立了六安福建商會、六安浙江商會、六安寧德商會、北京六安商會、上海市安徽商會六安分會,設立了13個六安在外人才協會異地分會,會員規模達5300人,加強溝通聯系,尋求合作機會。五是拓展合作招商。與合肥經濟圈城市簽訂合作招商框架協議,統一了合肥經濟圈宣傳資料,在深圳、江門舉辦了聯合招商推介會。壽縣、霍邱縣與合肥市建立結對合作招商機制。
三、優化投資環境,承載能力有效提升
近年來,我市交通條件顯著改善,城市功能配套不斷完善,政策機遇逐步凸顯,開發園區承載能力明顯增強,投資環境日益優化。開發區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全市13個省級以上開發區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累計投入200多億元,建成區面積124平方公里,入園企業1400多家,六安經濟技術開發區成功晉升為國家級開發區,新設立六安市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園區,啟動了金寨現代產業園建設,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產業平臺支撐體系。壽縣、霍邱縣列入省委、省政府關于加快皖北地區經濟發展規劃,舒城縣、金安區、市開發區列入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省政府將金寨確定為扶貧開發重點,大力實施抓金寨促全省政策,多重國家、省級政策疊加。制定實施了六安市本級招商引資優惠政策,2003年以來,市本級共對200多個招商引資項目給予財稅、土地、費用等方面的優惠,涉及資金3億元以上。政務環境不斷優化。加強政務服務中心功能,規范行政審批項目和收費,簡化審批程序。開展全市機關效能建設,對市委、市政府議定的重大事項開展跟蹤督察,切實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建立了市、縣(區)各級領導聯系幫扶企業制度。我市榮獲“國家園林城市”、“全國投資環境城市”、“浙商最佳投資市”、“浙商(省外)最佳投資城市”、“蘇商投資中國首選城市”、“徽商最具投資價值地市”和“中國特色魅力城市”等稱號。
四、完善工作機制,推進力度不斷加大
一是建立決策推進機制。成立了以市長為組長,常務副市長、組織部長、分管副市長、市政府秘書長為副組長,相關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市招商引資領導組,加強對招商引資工作的領導和推進。二是建立招商項目預評審機制。綜合評估項目投資強度、產業帶動力、市場前景、稅收貢獻率、節能減排等指標,嚴把項目準入關。三是完善督查調度制度。堅持招商引資按月調度、統計和定期通報制度。2003年以來,市委、市政府每年定期召開招商引資調度會,發布招商動態。市政府督查重大項目和重點項目線索,推進項目進度。建立項目公示制度,防止假性招商。從2011年開始,對新引進總投資3000萬元以上項目,兩個月內公示認定,一經公示,項目引資人等不得變更。四是強化考核獎懲激勵。每年對各縣區、市直單位招商引資情況進行考評,評選了先進縣區和招商引資先進單位、先進個人和招商顧問,并予以通報表彰,激發了各單位的招商工作熱情。2008年以來,先后認定兌現市直工業項目補助資金1200多萬元。堅持招商引資一把手負責制和一票否決制,嚴格兌現獎懲。
(編輯 馬文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