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世界上最大跨度的四線鐵路斜拉橋——寧安城際鐵路安慶長江鐵路大橋進入“收官之年”。這已經是安慶境內跨江而起的第二座橋梁,也是務實的安慶人,以大項目推動大發展,努力建設承接產業轉移“戰略支點、優選之地”的一又次精彩表現!
抓機遇、促轉變、謀發展,著力推動轉型崛起,加快富民強市步伐。“十二五”以來,面對國內外形勢異常嚴峻的宏觀環境,630萬安慶人在科學發展觀的引領下,以全面轉型、加速崛起、富民強市為主線,著力推進實力安慶、活力安慶、文化安慶、和諧安慶建設,持續書寫著不平凡的篇章:全市地區生產總值連續跨越3個百億臺階,總量位居全省第3位,財政收入迅速增長,位居全省第4位!
剛剛過去的2012年,安慶市堅持“穩中求進、好中求快”總基調,有效化解突出矛盾和問題,千方百計保企業、穩增長、調結構、轉方式、惠民生,保持了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勢頭。主要經濟指標增幅均在兩位數以上,全市生產總值突破1360億元,增長12 %,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540余億元;固定資產投資1000余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60余億元;進出口總額11.8億美元。
2013年,安慶經濟發展呈東風而上,快馬加鞭,勢頭強勁。一季度,全市實現生產總值284.4億元,同比增長12%,增幅高于全省0.8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122.3億元,增幅26.8%,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13.4億元,增長35.5%。招商引資207.8億元,增長168.1%。新增本外幣各項貸款916.57億元,增長24.26%。
數字或許是枯燥的,但數字卻闡明了務實創新的安慶人由“厚積”而來的“薄發”盛況,更彰顯了安慶這座千年古城全面轉型、科學發展的強大內生動力。
轉型升級增實力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要加快形成新的經濟發展方式,把推動發展的立足點轉到提高質量和效益上來,不斷增強長期發展后勁。安慶正處在大有可為的黃金發展期,堅持加快發展、加快轉型并舉,堅持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四化同步’,用發展和改革的辦法破解難題,在創新中發展,在發展中轉型,在轉型中崛起,努力走出一條具有安慶特點的轉型發展之路。
作為近代工業文明的發祥地,多年來,安慶形成了以石油和輕紡為主的傳統產業體系。經過“十一五”時期的快速增長,安慶工業以每年不低于30%的幅度保持遞增態勢,位次從全省第七躍居第五。經濟實力成功跨越“千億”臺階,完成了體量上的急劇膨脹,如何順利轉型升級,成為一個嶄新課題。
依托傳統產業,實現轉型升級,安慶找到了一條推進傳統產業優化升級,新興工業產業化的轉型之路。進入“十二五”,華茂國際紡織工業城正式列為全省重點產業規劃,并申報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化示范基地。推動安慶紡織產業優化升級,形成從棉花生產到服裝加工,涵蓋一、二、三產業的完整產業鏈,華茂的優化升級繼而帶動輕工紡織業的結構升級,從一個側面印證了,安慶企業堅定不移走依靠改造升級提升傳統產業的轉型路子。通過不斷引進大量國外先進技術和設備,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安慶一大批企業具有了較強的國際和國內競爭力,極大地刺激了工業企業的迅速成長和發展壯大,形成了以安慶石化、華茂集團、環新集團、海螺集團等為龍頭的石油化工、紡織、汽車零部件、建材等支柱產業,年銷售收入超過1億元的企業集團達到68家。
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安慶邁出了工業轉型的“另一條腿”。安慶大力吹響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號角”,提出了在“十二五”時期發展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電子信息、高端裝備制造、生物醫藥五大重點領域的新興產業,并建立5個億元新興產業發展引導資金,連續五年用于重點領域的發展。非晶軟磁、海康通訊、飛凱光電等新材料項目開工建設,城市生活垃圾發電、懷寧光伏發電等新能源項目并網發電,宿松風電項目成為全省第二家獲批準的風力發電項目,西銳重工啟動3D打印計劃并付諸實施……隨著一批在建項目的加速推進,安慶戰略性新興產業步伐越來越快,正在成為安慶轉型升級進程中新的突破口。
創新驅動添活力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對于安慶而言,更是莫大的鼓勵和鞭策。在千年歷史的長河中,安慶一直不曾缺乏創新的勇氣,它甚至早已凝固在“崇文尚德、務實創新”的城市精神里。
在安慶人看來,創新是民族的靈魂,創新是力量的源泉,在深化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市建設的基礎上,堅持以建設創新型城市為目標,著力營造重視自主創新、支持創業的社會氛圍,不斷完善區域創新體系。
2013年3月27日,安慶市3D產業發展領導小組成立,開啟3D打印領域的“破冰之旅”。2013年5月底,中船柴油機及配套產業園一期將試生產,安慶屆時會成為華東地區重要船舶柴油機基地及配套中心。同時,安慶華晶投資的國內首條千噸級非晶軟磁材料生產線已進入系統聯調和熱試階段。支持企業開展技術創新,推動企業和產品轉型。“科技”在安慶經濟發展中占據了越來越重的分量,自主創新成為安慶轉型發展的不竭動力。通過扶持與推動企業進行技術創新,促進企業科技成果轉化,安慶培育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科技型企業。
近年來,安慶市和興化工有限公司牽頭承擔的“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的生物——化學組合合成技術”項目列入國家“863”計劃。安慶環新集團承擔的“等離子氮化活塞環”、華茂集團承擔的“新型精品紗線產業化”、太湖華源公司承擔的“油茶快繁、高效栽培及精加工新技術綜合研究”、安慶飛凱公司承擔的“紫外固化光纖涂覆高性能材料”、安慶恒昌公司的“紙尿褲系列成型加工包裝生產設備的研制”5個項目,同時被列入國家技術創新工程試點省項目計劃。
在建設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市的基礎上,安慶還積極創建國家知識產權示范城市,明確提出今后五年研發支出占生產總值的比重達1.2%以上。安慶出臺了《關于支持產業創新團隊建設的意見》,整合2000萬科技創新經費,有針對性地支持重點創新團隊建設。并且以相當于過去平均水平3倍以上的規模,安排今后研發支出在生產總值中的比重,以此來推動自主創新能力的不斷提高。
安慶市還扎實推進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創業服務中心等平臺建設,大力支持企業技術創新。和興化工在該市首次組織實施國家“863”計劃項目,華茂集團獲得國家企業技術中心認定,全市高新技術企業發展到45家。2012年,高新技術產業產值達到186.7 億元,增幅達到26.3%。自主創新能力躍上新臺階,也為安慶的經濟發展轉型升級提供著不竭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