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蚌埠市委、市政府始終把改善困難群眾居住條件作為重要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堅持以人為本,不斷創新思路,從組織領導、政策體系、系統建設、房源籌集、分配管理等方面入手,潛心研究,示范探索,科學推進,著力構筑多層次、全覆蓋的住房保障體系,力爭把好事辦好、實事辦實。經過不懈努力探索創新,我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取得了顯著成效。
2008—2013年3月底,全市采取貨幣補貼與實物安置相結合的方式,累計為戶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提供了住房保障44662戶,實物配租5424戶,棚改安置18411戶),受益人數達133986人(其中實物配租受益16272人,棚改安置受益55233人,租賃補貼受益42384人,退出20097人),實現了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應保盡保”的目標。全市開工建設的保障性安居工程100206套(廉租房21402套,公租房12226套,經濟適用房2229套,棚戶區改造64349套),基本建成的保障性安居工程55864套(廉租房16714套,公租房5663套,經濟適用房1429套,棚戶區改造32058套),竣工38503套(廉租房12741套,公租房966套,經適房725套,棚戶區改造24071套),爭取上級補助資金158143萬元(保障性住房90225萬元,棚改67918萬元)。
按照省保障性安居工程領導小組的統一部署,我市積極組織各縣、區對全市范圍內符合保障性住房和棚戶區改造要求的家庭實行全部登記造冊,建立一戶一檔,為推進全市保障性安居工程提供可靠的基礎數據。市住房保障辦和市棚改辦分別結合城市總體規劃,制定并公布了《蚌埠市保障性住房建設規劃》(2010-2012年)、《蚌埠市“十二五”住房保障規劃》(2011-2015年)和《蚌埠市城市和國有工礦棚戶區改造布局規劃》,其中對各年度建設計劃都做了科學合理的安排,使我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規范、有序、科學、合理推進。
2008年以來,我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共完成投資156.4億元(其中保障性住房21.4億元,棚戶區改造135億元),有力地助推了我市經濟快速增長;2011、2012年陶店新村、和諧家園、華美家園、梨花園、桂花園、龍淮新村等十余個廉租住房、經濟適用住房項目交付使用,5424戶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喜遷新居;50108戶棚戶區居民搬離棚戶區,18411戶住房困難群眾實現了安居夢想,居住條件得到明顯改善。2010年,我市被省政府確定為全省棚改試點城市;2011年,我市棚戶區改造實現全省“三個第一”:拆遷、安置房開工總量全省第一,全省棚戶區改造綜合評比位列第一,中央和省棚改補助資金居全省第一。2010年度、2011年度蚌埠市的住房保障工作,在全省住房保障工作考評中,處于領先地位。2011年和2012年,省政府連續兩年在我市召開“全省保障性住房建設及棚戶區改造工作現場會”、“全省創建保障性住房示范項目暨加強分配管理現場會”,省領導到會,對我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取得的成效予以充分肯定。
(編輯 馬文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