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國資委求真務實 助力安徽省屬企業做強做優
銅陵有色集團聯合中南大學、國家銅鉛鋅質檢中心等5家高校科研院所和13家企業,組成安徽銅基新材料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淮南礦業集團在鄂爾多斯開發的資源量為20億噸的色連二礦、唐家會礦獲國家發改委核準,力爭2015年建成千億產值煤電企業;海螺集團走出國門,在印尼開展項目,預計總投資達20億美元……
2013年還未過半,好消息一個接著一個傳來,搶市場、抓機遇、促發展,安徽省省屬企業發展得穩健扎實,運營得平穩有序;引項目、創稅收、促就業,安徽省省屬企業不斷為我省的發展注入強大的活力。然而在累累碩果背后,卻很少有人知道,有這么一個部門,它以敏銳的視角、扎實的工作,數年如一日不斷推進著我省省屬企業邁步向前。這個部門,對于我們百姓來說熟悉而又陌生,它的全稱是“安徽省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咱們老百姓就叫它“國資委”。
鏡頭拉回到2004年的2月,一年之初,春意萌發。按照黨的十六大提出的進一步深化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的要求,安徽省委省政府決定在新一輪政府機構改革中組建省國資委。當年,省國資委成立時,監管的省屬企業有37戶,其中農業類1戶,工業類14戶,建筑業類2戶,商貿類4戶,投資及金融類6戶,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如今已是2013年。近十年來,在安徽省國資委的協調下,安徽省省屬企業改革、與央企合作等工作都在有條不紊的進行著……
堅持優化布局 做大企業構筑強勢安徽
海螺水泥前身是安徽省寧國水泥廠,創立伊始,公司生產技術就屬于國內先進水平,然而通過持續多年的兼并和重組,其企業規模越來越大,水泥產銷量目前已經成為了亞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大型企業集團。企業壯大的動力來源于改革。作為省屬企業改革的有力推手,推進省屬企業股份制改革,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一系列改革措施并舉,一直是國資委優化安徽省企業布局、做大企業所秉承的理念。
為穩步推進省屬企業改革工作,安徽省國資委先后組織實施了省建工集團公司與省路橋集團公司、省國貿集團與省進出口股份公司、中煤三建集團與中煤特鑿集團、省國貿集團與省絲綢公司等多對省屬企業之間重組。完成了中國電子科技集團38所重組長安電子集團、中國化工農化總公司重組省石化集團等央企與省屬企業之間的重組。實施了淮南煤機廠破產后的有效資產重組和巢東水泥股份公司的國有股權向英國昌興礦業和海螺集團公司出售等工作。推進了合肥通用機械研究院重組省機械工業設計院、省冶金工業設計院工作。2011年組織實施了省建工集團與省水建總公司、省投資集團與上海裕安、省旅游集團與省糧食集團3對省屬企業的重組。
到目前為止,安徽省省屬企業由最多時的43戶調整到30戶。省屬企業的兼并、聯合、重組進一步優化了省屬企業資源配置,省屬企業“大公司、大集團”的格局已初步形成,企業間構筑起強大的網格,鋪滿江淮大地,蓄勢待發。
堅持創新思維 促進企業轉型造就科技安徽
科技創新能夠優化產品結構,增強產品與品牌的市場競爭力。把握住科技創新,就是把握住了經濟發展的未來。做大做強省屬企業,需以科技創新為導向,以企業轉型為抓手,將創新的思維注入大型企業,才符合時代的要求。
在安徽省國資委的領導下,近年來,安徽省省屬企業積極響應國家號召,不斷加大科技投入,通過實施高起點的技術改造和技術創新,不斷提升企業裝備水平和優化產品結構,取得了傲人的成績。
馬鋼集團結合國家重點工程建設和各用鋼行業發展趨勢,在鞏固傳統優勢產品同時,不斷加強高強度汽車板、低噪音車輪鋼、環保型家電板、抗震/耐候型H型鋼等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產品的研制;銅陵有色持續推動冶煉工藝技術升級改造,其先進的閃速爐熔煉、頂吹浸沒式熔煉技術水平和規模效益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技術、經濟、環保等許多指標成為國際一流銅冶煉企業標桿;海螺集團經過多年技術探索和集成創新,大力推廣新型干法水泥生產工藝和水泥窯純低溫余熱發電技術,企業余熱發電機組年發電量45億千瓦時,年節約標準煤162萬噸,減排二氧化碳433萬噸。
省屬三大煤礦按照裝備現代化、系統自動化、管理信息化世界先進標準要求,加大新井建設和舊井改造力度,生產效率顯著提升;同時充分利用煤炭產業優勢,積極向煤電、煤化工領域進軍,產業結構不斷優化。江汽集團依托具有江汽特色的五層研發體系,在做強傳統汽車制造產業的同時,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戰略性新興產業,目前在行業內具有領先優勢。
堅持綠色發展 經營環境扮靚美麗安徽
經濟要發展,但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安徽省眾多省屬企業對于自然資源的依賴性強,對于生態環境又有一定的破壞性,雖然能夠獲得短時的利益,但是長久下去必定會損毀子孫后代的生存環境。“促進省屬企業發展的同時,要關注生態和諧,建設美麗安徽”,近年來,省國資委發揮監管職能,敦促省屬企業認真貫徹環保法規,以發展低碳經濟為目標,堅持資源開發與環境治理并重的戰略,堅持推進清潔生產,強化企業內部環保工作責任制,變被動治理環境為主動經營環境,走出了一條綠色發展之路。
以安徽省煤炭企業為例,在省國資委的監管之下,企業認真按照省政府要求,保障資金,認真開展采煤塌陷區環境治理與生態恢復,努力做到采煤塌陷搬遷與城鎮化建設、生態環境治理“三合一”,使過去的一些荒地變成了以“山、林、水、居”為特色的宜居新城區;采取多種有效措施,配合當地政府做好塌陷區臨時安置和拆遷補償工作,按規定繳納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障金,維護礦區和諧穩定。同時,堅持以人為本,大力推進棚戶區改造,使廣大群眾職工及時享受到工業化、城鎮化建設成果。
在生產方面,通過每年安排專項污染防治資金,省屬煤炭企業興建了一批較大的重點污染防治工程,加大對生產過程中各種污染物的監測,在除塵、脫硫、污水處理等環境工程上取得明顯成效。通過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推廣新工藝、新設備,加大對礦井水、矸石、粉煤灰渣等廢物的回收利用,經濟效益和環保效益同步提升。
各方的努力形成一股合力,各方的智慧凝聚成集體智慧,從省國資委成立至今,安徽省省屬企業猶如乘上高鐵,風馳電掣,一路向前。至2012年,叉車集團主導產品產銷量連續21年居全國第一,銅陵有色集團電解銅產銷量、皖維集團PVA產量居全國第一,中煤礦建在全國煤礦建設行業市場份額居第一,淮南礦業瓦斯治理獲國家級企業管理現代化創新成果一等獎,成為了行業內的典范。
2012年末,安徽省省屬企業資產總額9322.9億元,比2003增長4.22倍……所有者權益3148.3億元,比2003年增長3.3倍……2012年實現營業收入5849.7億元,比2003年增長5.6倍……2012年,安徽省10戶省屬企業進入中國企業500強……
一串串鮮活的數字,默默訴說著近年來安徽省省屬企業的發展成就,一個個不斷向上的指標,指引著安徽省屬企業不斷向前、銳意進取。目前,在安徽省國資委的推動下,省屬企業“十二五”發展規劃正在全力實施之中,以實施“倍增計劃”和“兩大工程”、推進 “五大戰略”、發展“八大產業板塊”為核心,繪就出一副安徽省省屬企業未來發展的宏偉藍圖,為安徽省省屬企業的發展提供了一個更大的舞臺。
(編輯 馬文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