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青年聚南開 追尋奧運中國印
8月11日,2008年中華青年民族學習交流營在南開大學省身樓開營。來自臺灣、澳門的60名少數民族青年、大學生以及來自南開大學的25名學生共聚一堂,在接下來的5天時間里,圍繞“追尋奧運在中國的足跡,印證近代中華民族從苦難邁向復興的曲折歷程”這一主題開展豐富多彩的交流活動。
南開大學黨委副書記楊慶山,天津市臺辦交流處處長陳建萍,中華青年進步協會倡議人黃永謙,中華海峽兩岸原住民暨少數民族交流協會副秘書長王瑤櫻,中華青年進步協會會長施家倫等出席了開營儀式。楊慶山會見了客人。
南開大學黨委副書記楊慶山對交流營的兩岸三地青年表示歡迎,他說,海峽兩岸三地的同胞們乘著百年奧運的東風在此聚會,共同歡慶,相互學習,兩岸三地的青年學子之間的真誠交流與往來,不僅會增進我們的相互了解與溝通,也預示著兩岸的共同繁榮與發展,預示著中華民族的團結與復興。
中華青年進步協會會長、交流營團長施加倫表示,此次活動選擇天津、選擇南開作為基點,是因為天津在近代中國發展進程中有著不可忘卻的歷史地位,是未來重點經濟發展區域。南開大學的創辦人張伯苓更是中國奧運先驅。希望兩岸三地的青年能夠在活動中感受中國奧運所承載的民族期盼,體會到中華民族多民族和多元共存、兩岸同根、歷史文化相依的感情,為中華民族的團結凝聚力量。
天津市臺辦交流處處長陳建萍說,近年來兩岸交流合作進一步加強,體現了兩岸同胞同根同源的骨肉深情。此次交流營為促進兩岸三地青年的交流搭建了一個很好的平臺。
此次活動由中華青年進步協會主辦,旨在增進兩岸三地青年人的了解和友誼。開營當天,營員們在南開大學聆聽了校史研究室主任梁吉生教授做的南開大學校史講座,開展了關于中國奧運先驅張伯苓先生的交流座談會,通過深入探討和思想交流,領會中華民族對奧運精神的共同期盼。他們還參觀了天津博物館、五大道風情區、靜園等,在天津這座歷史名城中感悟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博大精深,并舉行了兩岸三地青年聯歡會。
為了讓營員們親身感受奧運氣氛,此次交流營還將組織營員參觀天津奧林匹克體育中心,并觀看奧運足球比賽,并組織參觀古文化街、飲冰室、大沽口炮臺、天津港,游覽黃崖關長城等,尋找及印證中華民族從苦難邁向復興富強所走過的歷程。
排灣族青年林志文是臺北科技大學的學生,身著鮮艷民族服裝的他難掩激動地說:“這是我第一次來天津,天津悠久的歷史文化和南開大學近百年的發展歷程讓我非常感動。”當被問到對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的感受時,林志文用了4個字“太神奇了”。“開幕式讓我更加了解了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明,我為我們的民族而自豪。”林志文還是一位“籃球迷”,他說:“昨天收看了中國隊和美國隊的奧運籃球比賽,姚明真棒!”
澳門大學學生許曉君是這次交流營活動的統籌。她說,北京奧運會正在舉行,而張伯苓先生是中國奧運先驅,能夠在南開大學了解中國奧運的歷史淵源,感受奧運氣氛,非常有意義。奧運蘊含的精神是團結、友誼,我們兩岸三地青年也會在這樣一種氣氛中和諧共處,建立長久的友誼。
南開大學學生郭運鳳說:“非常高興能有機會與來自臺灣、澳門的青年一起交流,我們可以相互學習、共同進步。相信在我們青年一代的努力下,兩岸三地將會有更加美好的未來。”
(來源:南開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