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評教公開 學生評教分數貼上公告欄
“周磊——5.00;金曉峰——4.98;侯曉遠——4.90分……”復旦大學物理系學生對各位教授授課的評分結果,前不久又公開貼上了系里的公告欄,不論是中科院院士,還是剛剛引進的年輕學者,所有分數一律公開。物理系主任金曉峰教授說:“在物理系,所有的教授都必須被學生公開評教,因為不公開的評教結果,不能起到促進教學的作用。”
學生為老師評教,眼下已是各高校普遍實施的措施,目的是鼓勵高校教師多用點心思在教學上。可是評教的結果,卻幾乎沒有一個學校愿意在學生中公開,理由看上去有點讓人費解:學生對老師的評價結果是隱私,必須保密。
不公開等于沒評教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公開評教結果的做法,在高校中頗受非議。用一位教授的話來說,眼下高校還在討論如何讓教授上講臺,如果再讓評教結果公開,一定會遭到質疑。
據悉,即使是已經公開評教結果的復旦大學物理系,最初也出現了很大爭議——在一次教授大會上,大家針對公開還是不公開的問題進行投票,結果贊同的只有一票,其他都是反對。問及原因,是“面子問題”,都覺得如果學生評分低了就沒面子。但是系里決定從一部分青年教師開始試點,凡是有碩士和博士學位的教師都必須公開學生的評教分數。結果顯示,評教公開對老師提高授課能力形成了正面壓力,每位教授都將上好課作為自己最重要的任務之一。
結果不公開,等于沒評教。有專家介紹說,在伯克利大學等大多數國外的名牌高校,學生對教師的評價結果都是公開的,學生可以查到任何一位教授在學生中各方面的評價,“這有助于形成教學質量提高的良性循環”。
“名捕”都讓學生喜歡
“我們也曾經考慮過公開評教結果,但是不少教師反映壓力太大,擔心會因為自己太過嚴格而被學生打低分。”一位名牌大學的教務處負責人這樣向記者表示著無奈。不過他說,如果一名教師長期得到低分的話,學校就會對他進行處理。
學生評老師,依據到底是什么?不少高校的調查顯示,學生普遍對老師要求的,不是“上課不點名”、“考試隨便過”,而是“授課是否有魅力”、“學識是否淵博”。一所名牌大學的教授稱,自己雖然也被學生評為最受歡迎的教師,但依然有四分之一的學生給他打了低分,原因是這些學生考試時得了“不及格”。這說明雖然有一部分學生考評老師的標準是看寬松度,但大多數學生仍然希望在課堂上能夠學到知識。
不少高校的知名教授告訴記者,事實上現在評出的高校“名捕”,都是在學生評教中的高分老師。
評教公開是學生權利
評教結果公開是學生的權利,這是不少教育界專家的看法。他們認為,學生有權利讓自己接受到與自己的需求相符合的教育,有權利了解自己選擇的老師是否符合需求,尤其是名牌的綜合性大學更是如此。學生對老師的評價,是了解老師的最好渠道。如果不公開評教結果,對學生就是最大的不公平。
一位教授說,評教結果公開的前提,是所有教師都把教學當作自己最重要的任務,全身心地投入教學,這樣評教結果才可能起到正面的壓力。
(來源:《文匯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