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記——單騎縱行五千里

2008年暑假(7月7日至9月6日),來自中國政法大學拓荒牛社(原法大戶外活動協會)的7名成員經歷了一次讓他們永生難忘的長途騎行活動。該協會第二任社長、2006級學生甘仕榮率領一支7人的隊伍(3女4男),從法大出發,向西行進。出發前,每個人都為自己設定了目的地,陳茜茜到達蘭州,杜維到達西寧,喬婭到達青海湖,謝新星、張亮敏、楊陽到達拉薩,而身為社團騎行隊隊長的甘仕榮最終到達的目標是世界最高峰登山大本營——珠峰大本營(海拔5200米)。
在活動的前期準備過程中,騎行隊的隊員們經過了強度很大的體能訓練、技能訓練和心理素質的考驗。7月7日,騎行隊如期出發。在騎行途中,隊員們每天平均騎行120多公里,他們克服烈日暴曬、高原缺氧等因素所引起的這樣或那樣的生理不適,還要時刻警惕車輛、行人等可能出現的交通意外。面對可知或不可知的困難隊員們都極大地運用了自己的勇氣與信念去戰勝。
在組織此次活動之前,社團賦予它的意義是“情系奧運,胸懷祖國;傳遞奧運精神,宣傳環保理念”。甘仕榮說:“奧運會不是一個人的,也不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她是全人類用團結協作的理念創造的。此次從法大昌平校區騎行到珠峰登山大本營的活動,正好契合這一團結協作的理念,它需要全體隊員具有強烈的團隊意識,良好的協作理念,才能成功走完一萬多里的漫漫旅程。”
用雙腳和雙輪來丈量這萬里旅程,一路不留廢氣、廢品、廢渣,完全用人力來完成,對環境友好、無污染,騎行隊的隊員們用自己的行動倡導著一種綠色的出行方式,宣傳著保護環境的理念。而零距離地感受壯麗的高原風光,在感嘆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同時,更使得他們培養了愛國主義情操,增強了愛國主義情感。
“思者無涯,行者無疆”,這是所有騎行隊隊員結束這次旅程后的心聲。拓荒牛社騎行隊這次活動的成功再次雄辯地證明,很多事情,看起來十分困難,出人意料,超出想象,但是奇跡往往是人創造的,一旦你走出事情開始的第一步,你就成功了一半。而當你堅持不懈,克服這樣或那樣的困難,朝著成功的目標不斷前進的時候,你就一定會取得夢寐以求的輝煌!

單騎縱行五千里
作為拓荒牛社社長和騎行隊隊長的甘仕榮此次的行程是最遠的,他從法大昌平校區到珠峰之行,從華北到西南邊陲,跨越8省,上升海拔最高至5248米(拉孜縣的嘉措拉山),騎行5016公里,橫貫大半個中國。這在北京高校界和戶外活動界都是史無前例之舉。
這趟旅程甘仕榮和他的隊友們走了很多路,見了很多人,經歷了很多事。雖然一路上出過很多小問題,有過爭執,有哭有笑,有苦有樂,但令他最欣慰的是,隊伍很好地保證了它的完整性,沒有人在中途因為不能堅持而退出,沒有人因為不團結而單獨行動,沒有出安全問題,最終大家都到達了各自的目的地。
采訪中,甘仕榮向記者講述了他在日記里沒有記下來的兩件記憶深刻的事情:
那一天騎行隊從甘肅景泰縣城出來趕往蘭州的途中,沒有帶補給,本以為午飯可以在某個小村莊或者路邊飯店解決,但是不盡然。他們從上午八點半鐘出發,一直走到中午接近一點,但由于逆風,僅僅趕路35公里。大家又累又餓又困,在一個沒有幾戶人家居住的偏僻的小村莊落了腳。楊陽和甘仕榮先去了一個小鋪買東西,但卻只買到了幾個西紅柿和三包方便面。楊陽告訴隊友說:“人家有東西卻不肯賣。”于是,他們又問了其他幾戶人家,人家都一樣都沒有食物提供給他們。甘仕榮只好去一戶人家討取食物,看見那戶人家的女主人正在一個剛剛燃盡的火堆旁煮著吃的東西,而她說那是她們一家人的午飯。他問她:“你們沒有別的吃的了嗎?”她淡淡地說:“沒有了,就這土堆里面的這點了!下午要吃還得找別人去借。田里的麥子還沒收上來,收了以后再還人家。”甘仕榮驚呆了。看著她暗黃的臉頰,對比學校食堂里俯拾即是的浪費現象,他的心在流淚。雖然后來一位厚道的老爺爺接待了他們,熱情地招呼吃西瓜,并吩咐家里人為他們煮面,但是那個女人暗黃的臉頰在甘仕榮的心里刻下難以磨滅的印記。他至今仍會常常想起她,想起那里始終保持的淳樸民風……

還有一件事發生在從拉薩去珠峰的途中,隊員們途經很多藏族村莊時發現,許多衣衫襤褸的小孩在路邊乞討,問路人要錢。他們見到外國人,就會大叫:“Money!”見他們是內地人,就大嚷著:“錢,錢!”甘仕榮說:“我不明白他們怎么會這樣,畢竟這不是什么好的習慣。我問過當地人,為什么他們不去上學呢?他們告訴我,要么是學校離他們的居住地太遠,要么是家長不讓小孩上學,而讓小孩放牧。那一刻,我突然想起一句話:‘沒有受教育機會的人是可憐的!’”他說:“對比他們,我們是多么地幸運。求學路上順風順水,還上了大學。但是在大學里,我們受的是高等教育,身邊的同學卻有很多在蹉跎光陰,不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機會。這又是何等的痛心!”

在青海宗加鄉的行者之家,甘仕榮在留言簿上留下了他的座右銘——一心向著自己目標前進的人,整個世界都給他讓路!
(來源:人民網教育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