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某報曾報道了一件令人心酸的事兒:一青年先后辦下了7張不同銀行的信用卡,透支債務高達20多萬元。其老父償還近10萬元債務后,再無力繼續為兒“補窟窿”了。
無獨有偶。有調查結果顯示,一成以上的父母曾經為子女還過信用卡的債務。雖然,像這樣巨額透支的并不多見,但我常??吹接腥嗽诖髮W校園里擺攤推廣各種各樣的信用卡,也知道有大學生常常透支消費。
據我所知,即便不是用信用卡來透支消費,不少中國的大學生也是靠父母的錢來上學的。因此,或多或少都有個如何節省著花錢,以減輕家長負擔的問題。
中國的家長差不多是世界上最疼愛孩子的了。雖然方法不一定科學,但其愛子之心世人皆知。有些國家的孩子長到18歲,家長就甩手不管了。而我們的家長,起碼也要管到大學畢業后找到工作。調查中有一半以上的家長回答,子女如沒有還透支款的能力,自己會代勞的。許多家長節衣縮食,供孩子上學。除了為孩子交學費、生活費之外,還要保證其社交費之類的花銷。一位家長問孩子為什么都該讀研了還不談戀愛,孩子說:您把每月給我的零花錢從600元漲到1000元,我就談!雖有調侃之意,但也不乏抱怨家長錢給少了的味道。
一個人在外求學,不花錢是不可能的。但大學生基本上屬于純粹的消費者,多數人沒有什么掙錢的路子,都是掏父母的錢包。所以,應該在花錢的時候掂量掂量,而不能打腫臉充胖子,花起父母的錢來如流水一般。
不容否認,有些同學家庭的確“不差錢”。即便如此,在花錢上也應該有所節制。父母的錢再多,也是父母的。父母心甘情愿地供養孩子沒錯,但做子女的也應該養成良好的消費習慣。每個人都不可能依賴父母一輩子,總要學會獨立、自立。一個經濟上的“啃老族”,是不可能成為一個真正的獨立人的。
有些同學家庭經濟條件并不太好,但花起錢來也是大手大腳、毫不吝惜。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有的人是虛榮心作祟,怕別人因為自己窮而輕視自己,一味地攀比,不但會加大父母的負擔,還會引起自己精神上的不悅和心理上的壓力。有的人不能將心比心,花起錢來就忘了父母掙錢的艱辛,甚至認為花父母的錢天經地義。
父母一個汗珠子摔八瓣把錢賺到手,自己暫時不能為家庭經濟大廈添磚加瓦沒有關系,但起碼可以緊縮銀根、節儉為上。當然,也有的學生不會理財,花錢缺少計劃性。這就需要盡快學會少花錢多辦事,把錢用在刀刃上。
在中國大學里,也有不少學生從一入學就勤工儉學、自己掙錢養活自己了。其中有的是家庭經濟特別困難的,有的則是有意鍛煉自立能力的。對于這些人,我們應該予以支持和鼓勵。
我并不主張大學生都做苦行僧,只是說在花錢的時候、特別是花父母錢的時候,需要理智、需要節儉。這不但有助于我們順利地讀完大學,養成良好習慣,也會使我們受益終身。
按說,如何花錢、花誰的錢,是個人的隱私,別人沒有必要指手畫腳、說三道四。但如何花錢、如何花父母的錢,折射出一個人的世界觀、價值觀,對于一個人的成長有直接和間接的關系??扉_學了,寫上幾句,希望諸位有所思。
(來源:新華網教育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