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的學者,老一代的技術
研究發現,谷歌和谷歌學者搜索網站是博士學生用來查詢信息的主要工具。
被劃分為“網絡一代”的青年研究者,竟對新興技術使用甚少?
大英圖書館(British Library)的一項為期三年的研究顯示,年輕的研究者們并不能有效地使用新興電腦技術,比如Web 2.0工具軟件。
這項被稱為“未來研究者”(Researchers of Tomorrow)的研究項目,對1982到1994年出生的博士生的研究行為進行了跟蹤研究。
研究結果將被用來和所有年齡段的6,500名博士生的研究行為,進行更大范圍的比較。
技術低能
《泰晤士報》高等教育欄目發布的中期研究結果顯示,只有一小部分被訪問的博士生經常使用電腦新技術,比如虛擬研究環境、人際網絡收藏夾、數據及文本開采、博客和RSS feeds等技術工具。
研究顯示,只有不到一半的受訪者曾使用過RSS feeds,而使用過人際網絡收藏夾的只占10%,這同其他年齡段的人并無什么差異。
大英圖書館高等教育處負責人喬安娜·紐曼(Joanna Newman) 說:“令人驚奇的是,被稱為“網絡一代”的21至27歲年輕人在做研究和進行團隊合作時,很少有人使用一系列的Web 2.0工具軟件”。
未來在哪里?
令人驚奇的是,被稱為“網絡一代”的21至27歲年輕人在做研究和進行團隊合作時,很少有人使用一系列的Web 2.0工具軟件
大英圖書館高等教育處負責人喬安娜?紐曼
在試圖使用新技術工具支持研究時,網絡一代學生更傾向于向朋友或導師求助,而不是圖書館的工作人員。
研究發現,谷歌和谷歌學者搜索網站是博士學生用來查詢信息的主要工具。
只有一半的被訪學生接受過查找期刊文章的訓練,至于接受過更加高級的研究工具培訓的學生則少之又少 。
紐曼博士認為,圖書館工作人員需要在幫助研究者提高新技術工具應用能力上多下些功夫。